最新版吉林省志愿服务条例全文
吉林省志愿服务条例
(2005年11月24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及其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其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在志愿者组织登记或者注册的个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从事志愿服务的公益性社会团体。
第四条 志愿服务活动应当依法进行,遵循自愿、无偿、诚信、有益的原则。
第五条 志愿服务活动接受共青团组织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维护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志愿者组织应当具备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注册。
第八条 志愿者组织应当按照其章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第九条 志愿者组织应当建立志愿者注册制度,并向注册志愿者颁发志愿服务证、志愿服务记录册和志愿者标志。
第十条 志愿者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在街道、社区、乡镇、村屯等设立基层志愿服务机构。
第十一条 志愿者组织的职责:(一)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二)负责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表彰等管理工作;(三)筹集、管理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物资;(四)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五)开展宣传与交流活动;(六)建立健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措施;(七)履行志愿者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志愿者组织应当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和必要的物质保障。
第十三条 符合志愿者组织章程规定条件的个人,可以向志愿者组织提出申请并登记或者注册,成为志愿者。
志愿者应当在志愿者组织的安排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第十四条 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一)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者退出志愿者组织;(二)参加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培训;(三)对志愿者组织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并进行监督;(四)请求志愿者组织为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和必要的物质保障;(五)有困难时可以优先获得志愿服务。
第十五条 志愿者履行以下义务:(一)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二)遵纪守法;(三)维护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四)保守志愿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
第十六条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可以在以下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扶贫济困;(二)帮老助幼,帮残助弱;(三)抢险救灾;(四)环境保护;(五)社区服务;(六)支教助学;(七)拥军优属;(八)大型社会活动;(九)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第十七条 需要志愿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志愿者组织提出申请,志愿者组织应当及时对申请事项进行考查,并就可否进行服务给予答复。
第十八条 志愿者组织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应当就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签订志愿服务协议。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扶持志愿服务事业。
第二十条 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由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其他合法收入组成。
志愿服务活动经费应当专门用于志愿服务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
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应当公开,并依法接受有关部门和捐赠人、资助人及志愿者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志愿者组织进行捐赠、资助,捐赠人、资助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相关优惠。
志愿者组织接受的捐赠、资助等,应当符合志愿服务的宗旨和范围,并按照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合法方式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及对志愿服务活动有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宣传。
第二十四条 教育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将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纳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范围。鼓励中学和大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十五条 鼓励有关单位在招聘、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受到表彰奖励的志愿者。
第二十六条 接受志愿服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提供所需的专项服务培训和必要的物质保障。
第二十七条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志愿者组织的过错,致使志愿者受到损害的,志愿者组织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八 条志愿者在志愿者组织安排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因有过错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害的,由志愿者组织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志愿者组织可以根据志愿者的过错程度,依法向其行使追偿权。
第二十九 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因志愿服务对象的过错对志愿者或者志愿者组织造成损害的,志愿服务对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条 假冒、盗用志愿者组织或者志愿者名义、标志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妞ゆ帒顦伴弲顏堟偡濠婂啰绠绘鐐村灴婵偓闁靛牆鎳愰濠傗攽鎺抽崐鎰板磻閹惧墎妫柟顖嗗瞼鍚嬮梺鍝勭焿缂嶄線鐛崶顒夋晬闁挎繂妫岄幐鍛節閻㈤潧浠滄俊顖氾攻缁傚秴饪伴崼婵堫槰闂侀€炲苯澧い顏勫暣婵″爼宕卞Δ鈧〖缂傚倸鍊哥粔鏉懳涘Δ鈧悳濠氬锤濡や礁浜滈梺绋跨箰閻ㄧ兘骞忛搹鍦<缂備降鍨归獮鏍煙閸愯尙绠洪柕鍥ㄥ姌椤﹀绱掓潏銊ユ诞闁诡喒鏅犲畷姗€鎳犻鎸庡亝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閺嶎厽鍋嬮柟鎯х-閺嗭箓鏌熼悜姗嗘畷闁稿﹦鍏橀幃妤呮偨閻ц婀遍弫顕€骞嗚閺€浠嬫煟濡櫣浠涢柡鍡忔櫊閺屾稓鈧綆鍓欓弸娑氣偓瑙勬礃閸ㄥ潡鐛鈧顒勫Ψ閿旈敮鍋撳ú顏呪拺闁告稑锕﹂埥澶愭煟鎺抽崝鎴﹀箖閿熺姴鍗抽柕蹇ョ磿閸樻悂姊洪崨濠傚闁哄懏绮庢禍鍛婂鐎涙ê鈧灚鎱ㄥΟ鐓庝壕閻庢熬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湱鈧懓瀚崳纾嬨亹閹烘垹鍊炲銈嗗坊閸嬫挻娼诲┑瀣拺闂侇偆鍋涢懟顖涙櫠閹绢喗鐓涢悘鐐插⒔閵嗘帡鏌嶈閸撱劎绱為崱娑樼;闁告侗鍘鹃弳锔锯偓鍏夊亾闁告洦鍓涢崢鎼佹倵閸忓浜鹃梺閫炲苯澧寸€规洑鍗冲浠嬵敇濠ф儳浜惧ù锝囩《濡插牊淇婇姘Щ闁绘宀稿娲川婵犲倸顫庨梺绋款儐閹告瓕顣炬繝銏e煐閸旀牠鎮¢悢鐓庣婵烇綆鍓欓埀顑惧€曞玻鍧楀箛椤撶姷顔曢梺鍛婄懃閿涘啴骞嬮悩鍐插簥濠电偞鍨堕悷褏寮ч埀顒勬⒑閹肩偛鍔€闁糕剝蓱閸熷搫鈹戦悩鍨毄闁稿鍋ゅ畷褰掑礈娴gǹ鐏婇柟鍏肩暘閸斿秹宕戦鍫熺厓鐟滄粓宕滈悢鐓庤摕闁挎繂妫欓崕鐔搞亜閺嶃劎鐭岄弽鈥斥攽閻愯尙鎽犵紒顔肩Ф閸掓帡骞樼紒妯绘珳闂佺粯鍔曢幖顐︽倷婵犲啨浜滈柟鍝勭Х椤斿鏌熼悿顖涱仩缂佽鲸鎸婚幏鍛村礈閹绘帒澹堥梻浣筋嚙缁绘垹鎹㈤崼婵堟殾闁汇垹鎲¢悞鑲┾偓骞垮劚濡盯宕㈤悽鍛娾拺闁告稑锕ら悘鐔兼煕婵犲啰澧遍柍褜鍓氶悢顒勫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