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全文(二)

新高考网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围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加快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减少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在省、市、县政府全面建立运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政府权力网上运行,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完善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省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运行,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稳步开展国资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方向,促进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兼并重组、整体上市。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抓好新增48个县(市、区)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探索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进国有林场、供销社和农垦改革。认真办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

继续抓好财税金融改革。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探索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对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继续扩大营改增实施范围,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培育面向中小微企业、“三农”的地方法人中小金融机构,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服务水平,支持新设民营银行。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充实融资性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开展银政担风险分担机制试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监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启动实施全面深化综合医改试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探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启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二)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继续增加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50个、50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建成600个以上。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九高铁等重大工程,建成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56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50公里、一级公路400公里。

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大众消费,让消费积涓成流。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工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等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宽带提速普及和“三网”融合,推动电商、网购、快递等融合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节能产品等绿色消费。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支持旅游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多元贸易方式,落实出口退税和启运港退税政策,推进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性资源产品进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优势企业开展跨境先进技术合作,推动家电、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走向世界。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强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大众创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办门槛,加快青年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在江淮大地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着力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统筹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大别山片区四大板块协同发展。【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文章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22866356645.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推动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皖江城市联动发展、跨江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落实支持皖北发展各项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增强皖北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皖南文化、旅游、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广包容、大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旅游城市、生态休闲城市建设。把大别山片区开发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大力支持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强化要素保障,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和开发园区建设,巩固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三)努力打造新一轮对外开放新格局

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扩大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开展长江干流和淮河航道整治,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和信息通道建设,加快形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打造芜马组合港、合肥、蚌埠、安庆等航运枢纽,提升铜陵、池州、淮南等港口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开放新通道。

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编制,推进市场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等高对接。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加强进境货物检验检疫指定口岸建设。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落实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开发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升通关一体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大提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质量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跨区域设立产业合作园区,深化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布投资环境白皮书,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四)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化的创新,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大创新工程,推进高世代显示器件、量子通信、语音技术、现代医药、民用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充分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实施一批智能制造项目,促进钢铁、煤炭、有色等产业创新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推动同业间产能整合、优胜劣汰,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大力培育自主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园区,大力发展航空、航运服务业,推动临港、临空产业集聚特色化发展。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体系建设,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健康、养老等产业互动融合。培育壮大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会展等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发展。

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健全科研资金配置市场导向机制,激发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体制活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有效运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创新型园区和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设。发挥人才核心作用,深入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培养引进20个左右国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创新高地。

(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

深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与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5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推进粮食收储能力建设,实施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加大对设施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政策支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激励政策,完善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农业物联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推进节水、节肥、节药,探索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开展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土地合作、股份合作和信用合作,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整合产业链,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业、要素、利益联结。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0个、农民合作社100个,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40个。

持续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第二批710个中心村建设,启动第三批674个中心村建设,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农村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村庄整治建设同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在建设新家园中创造新家业。

(六)大力推进以人的新型城镇化

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对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城镇规划编制和依法实施,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开展县城关镇、重点镇扩权增能试点,扩大管辖范围,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创造条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开展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行动,推进县城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水环境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试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区,严控城镇建设盲目扩张。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改造,促进宜居宜业、安居乐业。

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城镇化投融资新机制,探索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市发行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七)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培育和践行*。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凝聚全省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诚信文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市县文化场所建设,建设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200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完成5640个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泛开展农村电影放映、送戏进万村、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标准化试点,推行公共图书馆县乡总分馆制运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进一步做好参事文史、档案和地方志工作。

提高地方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品牌建设,丰富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表现形式,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弘扬徽文化,传播徽元素,彰显徽风皖韵的生机活力。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出版、发行、广电、报业等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积极培育文化电商、文化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文化企业改革,鼓励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和跨国经营。

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解读全文

安徽两会召开时间,安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安徽省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成员名单,两会安徽代表团全体名单和热点提案

安徽省两会开幕时间人事调整安排,安徽省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全

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年安徽两会代表名单有哪些人,安徽全国两会代表名单

安徽两会代表名单及安徽两会人事大调整(图)

安徽两会精神要点,今年安徽两会政府报告和精神全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