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滁河特大汛情,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畏艰难,众志成城,紧紧围绕“4314”工程,按照“1234”工作思路,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开拓进取,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19.6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增长13.6%;规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21%,增速居全省前列;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增长13.5%;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6元,增长10.5%。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成功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连续第三年荣获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县表彰,成为全省首个蔬菜产业示范县。(以上数据均包含郑蒲港新区)
(一)规上工业快速增长。聚焦工业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9.8%;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7.1亿元,增长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工业用电10.3亿千瓦时,增长18%。要素保障有力,全面推行“政银担”模式,新增企业贷款12.9亿元;创新“税源贷”、“固定资产投资贷”等担保方式,为79家企业办理担保贷款6.1亿元;新增工业用地884.3亩,增长30.8%。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化工基地技工贸收入突破2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近30%,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3个,台创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园新引进项目3个。
(二)重大项目实现突破。狠抓项目投入,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5亿元。同心石化、离子膜烧碱、索立德铸造、杭富再生资源、乾元食品等项目竣工投产;梵谷商业广场、中电熊猫、聚盛汽配、和腾汽配等项目加快推进;S206改造、成都置信总部基地、裕河新材料、华昌制药、石杨互通等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明发江湾新城一期,仅用时150天就完成投资8亿元,创造了“明发速度”。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年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93个,其中:工业项目79个。总投资500亿元的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总投资10.5亿元的瑞和新材料以及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华农市场、神剑新材料、华盛橡胶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
(三)文旅产业加速融合。组建文旅委、聚和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设立1000万元文旅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宁和农庄、香山庄园、润泽园、凤台植物园、睿祥书画院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新增省级农家乐6家,林海生态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鸡笼山-半月湖、香泉旅游度假区新建景区道路60公里,观音寺停车场、鸡笼山游客接待中心建成交付使用,双双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推行“互联网+旅游”新型营销模式,成功举办乡村旅游月、梨花观赏节、香泉文化旅游周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香泉镇、善厚镇被评为省优秀旅游乡镇,王店村获批为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完成四牌坊、大京兆重建工程,全市首家县级好人馆建成投入使用,央视大型专题片《百年巨匠》、《客从何处来》剧组来和拍摄取景。
(四)农业基础持续巩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设立1000万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流转面积1.9万亩;促进农业特色化发展,新增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绿色食品认证38个,蔬菜产品成功进入俄罗斯市场,第九届蔬博会暨第二届农业嘉年华荣获“度中国十佳品牌展会”称号。
(五)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强化科技创新,成功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3.2亿元,增长26%;建成全县首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现代化工和绿色食品产业被列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在全市率先设立1亿元创投基金,久工健业、杭富再生资源完成重组,林海园林等3家企业完成股改,阳光面粉等3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正式挂牌,新增著名商标3个。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增限上商业企业10家,安德利物流配送中心完成建设,新丝路贸易公司投入运营,邮乐购、幸福里等电商企业签约落户。郑蒲港获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直接与国际接轨,实现了江海联运和就地通关便捷化,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万标箱。
(六)“三城同创”成效凸显。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实施城建“四合一”项目67个,投入资金20亿元。龙潭路改造、环城东路改造、老巢宁路一期改造、海峰大厦、成本华纪念广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广电播控中心、文化大厦改造、陋室西街西延、禹锡南路南延等项目启动建设。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城管局,强力推进“三城同创”十大专项行动,城市形象持续改善。实施美化工程,开展“全城洗脸”行动,全力整治“牛皮癣”,清理墙面近40万平方米,更新店面牌匾350余个,沿街立面焕然一新;实施亮化工程,新增路灯350盏,亮化楼宇和景点45处,和城夜景更加靓丽;实施绿化工程,新增改造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游园5个,城市绿意更加浓郁;实施洁化工程,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杆线36.8公里,街面环境更加整洁。
(七)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8.79亿元,养老、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5个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帮助3000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新改建公路83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中医院医疗综合楼、妇幼保健院启动建设。逐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1285套。深入推进生态县创建和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关停违规企业5家,责令停产整改13家,化工基地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城区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95%。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大幅提升。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蓝帝秸秆发电等项目加快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有效途径,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治安整治”行动,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社会秩序持续稳定。努力巩固“双拥”共建成果,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八)作风效能不断提升。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一照一码”、“三证合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成“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编制。开展“四清一建”工作,推行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出台《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实施意见》,清理规范性文件422件,行政复议结案率100%,“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办复人大代表建议97件、政协委员提案99件,办结率100%。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查摆整改不严不实问题。深入开展“重点项目保平安”、安全生产“铸安”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非法买卖土地案件4宗,全年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汛期,我县遭受强降雨,滁河超历史最高水位,险情频发,形势逼人,万分危急。面对史上最严峻的汛情,全县各级干部临危不惧,奔赴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军民昼夜奋战,连续抢险,奋勇抗洪,为洪区十万百姓构筑了一道“钢铁城墙”,确保了全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涌现出的英勇事迹和抗洪精神,被中央、省级媒体多次报道,被社会广泛传颂。这种精神就是全县广大干群的精气神,就是我们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做好各项工作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深信,有了这种精气神,和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就会不断推向前进。
此外,税收、统计、审计、物价、粮食、供销、体育、信访、档案、气象、地方志、外事侨务、政务督查、民族宗教、公积金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工会、青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奋勇拼搏,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经历了经济下行、自然灾害等重大考验,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区划调整后,随着“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郑蒲港新区的启动建设,我县经济发展驶入了“新高考网道”。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是2010年的3倍,净增13亿元,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三次产业比由21.4:47.2:31.4调整为18:53:29,综合实力跨入全省一类县行列,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郑蒲港新区实现“平面变立体”,建设不断加快,港口开埠运营,产城融为一体,面貌日新月异,为和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等活动,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57个,海德石化、铖友汽配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聚焦工业发展行动”,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家,AVK完成六期建设,新高考网泵业、天邦科技、华安食品等企业先后完成扩建。推进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新增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南和县?北寿光”、“和县蔬菜放心吃”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新引进民生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安德利、肯德基、五星电器、苏宁电器等一线品牌先后入驻,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们着力保障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区划调整后,我们推进城乡居民生活保障与马鞍山市区等高对接,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储蓄存款由人均1.3万元提高至2.9万元,年均增长17.4%。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10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连续实施“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和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新建改造校舍150余栋、幼儿园27所,马鞍山二中郑蒲港校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建成开学招生,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全面启动;改扩建镇卫生院9所、村卫生室67个,县医院迁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改建敬老院8所,集中供养率由19%提高至51%,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月人均300元、112.5元提高至495元和395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至56%。马鞍山长江大桥、合马高速、滁马高速、和州大桥等建成通车;桃花坞公园、陋室公园、镇淮古街、和州湖公园等投入使用;和功路、姥功路、盛善路、盘景路等完成改造。新建通村公路218公里,改造危桥42座,建成美好乡村省级中心村12个,实现了农村自来水供给全覆盖。持续开展“两线五边一重点”、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五年来,我们着力转变作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区划调整后,我们深入开展“融入马鞍山,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积极调整思路,始终聚焦工业发展,突出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全面推行“两图一案”招商和“保姆式”、“菜单式”服务,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科学性和精准度明显提高。积极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工作机制,大力发扬“5+2”、“白加黑”和“天亮就出发”的工作精神,着力开展网络问政、明查暗访、效能点评等活动,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和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对县属国有资产实行集中划转、统一管理,平台公司资产总规模突破100亿元,支撑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强力推进行政审批清理和流程再造,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成员名单,两会安徽代表团全体名单和热点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