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教务处电话和区号是多少 联系方式是什么

新高考网

一、青海大学教务处电话和区号

教务处是主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实施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总调度室”,是学校各教学单位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枢纽。教务处下设“综合办公室”、“计划与管理科”、“注册与学务科”、“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科”、“教材图书管理中心”、“实践教学科”、“教室资源管理中心”7个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9人。 工作职责: 负责大学本科教学及全校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查、证书管理、考试管理等,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教学研究、学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 传真:0971—5310140

青海大学教务处电话和区号是多少 联系方式是什么

综合办公室

办公室副主任: 赵媛媛

科          员:祁海英

办公电话:0971—5310140

工作职责

1.协助处领导协调处内各科室之间的工作,以及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服务等工作;

2.编制校历;

3.收集掌握本处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并及时向处领导汇报;

4.教务处印章的管理和使用;

5.各类公文函电的记载、传递和处理,以及教务处文件的发文管理,做好重要文件资料的保管和归档工作;

6.教务处办公用品的采购与分发、固定资产的购置与管理、报纸期刊的征订与管理以及信件的处理;

7.教务处经费的管理和财务报销工作;

8.教务处相关会议的准备和组织协调工作;

9.填报、汇总各类统计报表与资料;

10.完成学校试卷的印刷工作。

计划与管理科

科  员: 刘延金    杨幸福  马瑞江  吕霄蓉

办公电话:0971-5312587

工作职责:

1.组织本科专业、辅修专业申报、备案与建设 ;

2.组织修(制)订本科培养方案与指导性教学计划 ;

3.管理并组织实施本科培养方案与指导性教学计划 ;

4.审定本科课程教学任务 ;

5.全校学生的排课、选课 ;

6.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管理 ;

7.全校教室日常借用审批 ;

8.教学工作量审核 ;

9.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 。

注册与学务科

科  员: 张   伟  韩冰冰   朱超   张英

办公电话:0971---5315508

工作职责

1.本科生学籍管理(休学、复学、留级、转学、退学及延长学制);

2.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学籍档案建立、编制学号;

3.本科学生证、校徽及火车优惠卡管理;

4.本科生成绩管理及教务管理系统维护工作;

5.毕业生资格审查及学位获取资格审查;

6.本科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及毕业证、结业证、肄业证、课程结业证、进修结业证、毕业证明书等管理;

7.学士学位管理及学位证书管理;

8.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

实践教学科

副科长:王占青

科  员: 马 中 陈  芳 

办公电话:0971-8562535

工作职责

1.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 ;

2. 实习实践管理 ;

3. 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 ;

4. 学科竞赛管理;

5. 校内考试组织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

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科

科  长:王虹

科  员:代吴斌  王自洁  刘建伟

办公电话:0971—5315595

科室职能:

1.负责全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2.负责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选拔、申报及建设工作;

3.制定年度或学期师资培养计划,合理安排教师进修学习;

4.负责校级精品课程的评审、立项、建设、验收工作及网络平台的搭建工作;

5.负责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访问学者、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单科进修和教师岗前培训等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

6.负责“夏季小学期”计划方案的制定及总结汇编工作;

7.建立健全师资档案数据库及教师业务档案;

8.负责与本科教学有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包括组织申报、论证、评审立项、制定规章制度等)及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推荐工作;

9.做好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组织中期检查、过程管理及组织成果验收工作);

10.负责校内教育教学研究的档案管理工作;

11.进行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学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活动,参加或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学术活动;

12.青海省普通话测试站建设与管理。

教材图书管理中心

科  长:周  宜

科  员:杨生宽

办公电话:0971--5311518

工作职责

1.负责教材管理工作;

2.协助做好本科教材选用及教材建设等工作;

3.配合学校做好本科教材招标采购工作;

4.负责教材的征订、入库、发放管理工作;

5.负责教材的交流、调换工作,保证教材的数量、质量和课前到位率;

6.与出版社协作组织图书展示活动;

7.负责出版社赠送样书的分类编目、借阅和管理工作;

8.负责自编教材的立项、资助工作,协助做好自编教材的出版、发行及管理工作;

9.负责书库的管理及安全工作。

教室资源管理中心

科  长: 冯 强

科  员: 陈江兵  韩  斌  杨正

办公电话:0971-8562535

部门职责

1.制定教室建设计划,开展教室建设;

2.制定教室管理相关制度;

3.采用固定专用与流动公用相结合的办法,负责校本部教室资源(不含报告厅、语音室、电教室、机房、实验室、制图室等)统一管理,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负责学校各类教室资源管理信息的收集及台账的建档工作。根据学校年度招生计划和教学资产实际状况,使用维护及报废补充配置等;

5.学科竞赛建设及管理。

二、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中西部14所高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ASC世界大学生超算比赛一等奖,跻身全球前二十;2019年获批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青海省年度唯一年度重大贡献奖,澜湄青创赛系列活动进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20年获批首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得青海省年度唯一年度重大贡献奖,获批“三江源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获批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新增水利工程、草学、临床医学、中医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科技部“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得青海省年度唯一年度重大贡献奖,获ASC世界大学生超算比赛一等奖,跻身全球前十;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147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态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获批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6个重点实验室,获批1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第二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颁布《青海大学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

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7958人,其中研究生4493人、本专科生23465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420人(含附属医院3090人),其中专任教师151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624人,占比达41.3%,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达91%。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96个专业领域;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本科专业6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行业教学名师2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中培育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农业农村部实验室(中心)9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筹建)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23个(其中分室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现有双聘院士10人,双聘教授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8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人才项目643人,团队项目25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60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2591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7亿元,鉴定科研成果87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奖85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次,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466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开展务实合作。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学联盟”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获批“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合作持续开展,成为中新人文交流的一大“亮点”。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以全方位、多领域、有特色、高水平的态势不断扩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新青海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三、青海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青海大学教务处官网:https://jwc1.qhu.edu.cn/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青海大学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青海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青海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青海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青海大学专业排名(王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