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附详细联系方式

新高考网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教务处电话020-39358233、020-36588233。

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工作职责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附详细联系方式

一、部门职责

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是主管学校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负责研究制订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教学和研究规划,为校领导决策、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提供论证和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负责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及管理,组织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鉴定和推广工作。

3.负责组织制订全日制本专科的教学计划、教学校历、教学制度及条例,并组织实施。

4.负责下达全日制本专科教学任务,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组织教学质量检查,核算与认定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5.负责全日制本专科生学籍管理工作,采集学籍信息、掌握学籍异动情况,负责学历、学位资格审核及证书发放。

6.负责教材建设规划、编写组织工作,负责教材的评价、选用、评审;制定教材供应计划,落实教材供应合同,监督教材供应的质量与时效。

7.负责本专科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考试改革,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

8.负责全日制本专科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工作,审定与下达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计划,指导与协调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9.负责全日制本专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工作。

10.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开展教学评估与检查,收集、反馈教学质量信息,负责教学差错与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工作。

11.负责专业建设,组织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

12.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各级各类考试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

13.协助有关部门完成本专科招生计划制定及对外合作办学等相关事宜。

14.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

1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教师发展工作。

16.承办校领导交办的有关事宜。

二、下设科室职责

(一)综合科工作职责

综合科负责教务处综合性行政事务处理、行政工作协调,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评优评先,组织开展支部党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与学校教学工作有关的对外接待和联络,做好来电、来信、来访接待工作。

2.负责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调研学习;组织新南方、健翔奖等优秀教学管理人员评选、表彰工作。

3.负责教学经费预算编制、处内办公经费的结算等工作。

4.负责教务处职工日常考勤考核工作、处内职工年度考核和年终评先选优等人事管理工作。

5.负责教务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6.负责上级部门、校内各单位部门来文、来函的收发、登记和督办工作。

7.负责处内文件、资料等档案的归档、保管与统计等管理工作。

8.协助处长做好处内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用章管理。

9.负责教学例会、全校性教学会议的组织工作。

10.负责撰写教务处学期及年度总结,编撰教学简报。

11.负责支部的建设、纪检、党风廉政建设。

12.负责教材的审定、选用及相关管理工作;负责教材的计划、订购和供应工作。

13.负责全校本专科自编讲义、实验指导、见习指导等教材的印制与供应工作。

14.负责组织开展支部活动。

15.协助支部书记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16.负责支部统计、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

17.负责教务处工会、计生工作。

18.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教务科工作职责

教务科主要负责学校全日制本专科日常教学运行和学籍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教学任务下达与日常教务的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并实施本科生推免、长学制转段、交换生遴选工作。

3.负责学生辅修、转学、转专业及旁听课程管理工作。

4.负责必修、限选、公选课(网络课程、大学城互选课)选课及重修、补修、免修等工作。

5.负责日常调、停课的处理工作。

6.负责外聘教师遴选工作。

7.负责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和审核工作。

8.负责组织编写学校校历。

9.负责全日制本专科生、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学籍与成绩管理工作。

10.负责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及本科毕业生学位信息上报工作。

11.负责学生学籍异动数据审核备案和上报工作。

12.负责毕业生毕业资格与学士学位资格的审核工作及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的管理与颁发工作。

13.负责在校生与毕业生成绩审核查询与认证工作;负责香港执业医师申报材料审核工作。

14.负责学籍档案制作、审核、移交工作。

15.负责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处网页维护、升级和管理工作。

16.负责全校班级课表编排组织工作。

17.协助填报高等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上报工作。

18.负责教务科各类文件的修订、制定和归档工作。

19.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实践教学科工作职责

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实践教学专项规划与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

2.负责组织各专业实验、实习大纲的制定工作。

3.负责组织各专业实验、实习计划的制定与实践教学任务的下达。

4.负责学校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5.负责学生实习情况检查的组织与质量监控工作。

6.负责督导各学院实习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7.负责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

8.负责教学基地兼职教师评聘和优秀带教教师评选、奖励。

9.负责组织召开年度全校性临床教学工作会议。

10.负责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相关研究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作。

11.负责组织校内外本科生实践技能竞赛工作。

12.负责组织开展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工作。

13.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及管理工作。

14.负责统筹临床类专业毕业统考工作。

15.负责临床类实践教学经费的统筹管理。

16.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教学质量监控科工作职责

教学质量监控科负责学校日制本专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开展本专科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工作,负责本专科各级各类考试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建立完善本专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2.负责开展本专科教学督导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3.负责本专科教学各环节常规检查及专项检查工作。

4.负责组织开展学院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

5.负责本专科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及改进工作。

6.负责组织填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工作。

7.负责教师教学差错和事故的投诉受理及调查,组织教学差错及事故处理认定工作。

8.负责制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9.负责各类本科教育教学规划与方案制定工作。

10.负责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11.负责专业建设与申报工作。

12.负责组织开展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

13.负责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建设与管理工作。

14.负责各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工作。

15.负责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16.负责教材建设工作。

17.负责各级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联络工作。

18.负责本专科课程考试及其他相关考试工作。

19.负责课程试卷管理及归档检查工作。

20.负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归档检查工作。

21.负责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工作。

22.负责学生学科竞赛工作。

23.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和“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的大学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205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608人,其中正高职称503人,副高职称513人,有一批以国医大师禤国维、周岱翰、林毅为代表的著名专家教授。设有二级学院17个;2022年招生专业共有24个,有在校学生的专业共有27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八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中医养生学十一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哲学2个二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重经典、强临床”是学校本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培养质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人才辈出,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教授等一批杰出校友,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学校科研工作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获得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许能贵教授团队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拥有以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0个,重点建设横琴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大学城校区)、智能中医研究院、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等大型创新共享平台。

学校一直与东南亚、非洲、南太平洋等国家合作开展青蒿抗疟研究。我校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抗疟药被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治疗指南》收录,青蒿素复方全民服药以清除传染源的方案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恶性疟的全民服药-现场实施手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复方,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我校承担了中国援科摩罗抗疟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及广东省援助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帮助科摩罗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获建中国-科摩罗疟疾防治中心、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医药中心、中国-多哥中医药中心、中国-马拉维中医药中心等6个海外中心,为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快全球疟疾防治进程贡献了中医智慧。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医药强省建设。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与政府共建医院5所,建设一批非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依托中医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的医院之一”;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首批重点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领域唯一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第三附属医院是广东省的三级甲等骨伤专科医院,以中医骨伤科为医院的龙头专科。2003年“非典”时期,我校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中医专家组组长单位,主张中医药早介入,临床效果突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专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制定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第一版到第七版的诊疗方案。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先后派出112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派出专家作为中国政府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领队,赴马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与省内外15个地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帮助农民精准脱贫、促进山区乡村振兴。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和胃止痛胶囊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让及技术转移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经费达7000万元。在全省指导建立了50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

学校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塑造了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000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学校和附属医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共建,合作开设特色品牌课程,开展交换生项目,深入开展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研究,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并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联合设立中瑞中医药联合研究基地。目前,学校联合香港,澳门地区大学和医疗机构等成立多个中医药领域的粤港澳专业联盟,如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粤港湾大湾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护理联盟等。学校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7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和3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如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中非疟疾防治中心、中美中医药教育研究基地等,建设成绩斐然,并形成示范效应,辐射并带动了整个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广州中医药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gzucm.edu.cn/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哪个城市 具体详细地址在哪里呢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高校吗 双一流学科有哪些最新名单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吗

广州中医药大学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王牌+重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什么时候(网址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