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新高考网

2017年大连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市中考思想品德已经结束,与往年相比较,会发现很多不同,,总结经验教训,以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或者指导。

大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题特点

大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四个有利于”原则,坚持知识考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使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在命题形式上做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使人耳目一新。

1.命题规范,体现《说明》要求

(1)从试题结构看:试题由25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组成,主客观题的比例为1:1;3条主观题中,简析题7分,辨析题8分、实践探究题10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完全一致。

(2)从模块比例看:时政题5题,占10%;七年级部分,选择题6题,6分,主观题部分以答案要点的形式散见于26(2)、28(1)(3)之中,约4分,合计10分;八年级部分,选择题5题(第6题和七、九年级部分有交叉),5分,主观题27(1)(2)、26(2)以及28题中个别要点,约10分左右,合计15分;九年级部分,选择题9题,9分,主观题26(1)和28(1)(2)(3)部分要点,约11分,合计20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模块比例结构吻合。

(3)从试题的表述看,小到时政选择题,大到实践探究题,每一道题都文字精炼、表述规范、层次清晰、要求明确,不在审题上故意设置障碍,突出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4)从能级要求看,既有考查知识积累的基础题(如5道时政题、第20题),还有考查理解能力的中档题(如选择题6、7、11、13、14、17、23等)、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评析有关观点、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较难题(如26(2)、27(1)(2)、28(1)(2)等),我区均分为38.97,试题整体难度和考试说明要求相仿。

(5)从考查内容看,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考查了战胜挫折、尊重文化多样性、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消费者权益、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依法治国、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和平与发展、艰苦奋斗、民族精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在考试说明中都有具体要求,没有出现超纲题、偏题和怪题。

2.能力立意,体现课改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6.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他的作品寄出后,等来不少退稿信,甚至受到讥讽。但他从不气馁,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这说明(D)

①经历挫折就能成功②战胜挫折需顽强拼搏

③人生难免经历挫折④面对挫折需乐观自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以莫言的成功之路为素材,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多角度解读材料的能力。再如:26(2)结合材料二反思,为谱写“民族情”,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样谱写“民族情”,视角不同,措施、方式也不会相同,可以从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综合作答。

3.素材新颖,体现时代特色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时代特色,是2013年扬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纪念、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国梦、美丽中国等,折射出新一届领导集体崭新执政理念和执政理想;莫言获奖、《江南style》走红、“中国式过马路“、“这事儿不赖我”、“光盘行动”“微时代”、“正能量”等,正是生活中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嘴上说到、心里想到的东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色彩。

4.地方资源,体现扬州特色

利用地方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扬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优良传统。2013年试题第23题,以扬州市政府正在实施的130项重点“民心工程”为载体,考查了实施“民心工程”的意义;27(2)以天蓝、水清、地绿、城美、人更文明的扬州为背景,考查了怎样建设美丽扬州问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28(3)将“最美乘客”、“粢饭妈妈”、“诚信少年”等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引入试题,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见贤思齐、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内在动力。

5.道德引领,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应当怎样正确认识“成长中的我”,如何处理“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既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发挥了思想品德试题的德育功能,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第6题,以莫言的成长经历,启发学生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第25题通过抵制“舌尖上浪费”、提倡“光盘行动”,启发学生要发扬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第10题以歌的形式,指导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第13题以“这事儿不赖我”这句经典台词,教育学生要自立自强,“有肩就得挑担子”等等,体现了对“成长中的我”的关怀。第7题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12题从解决“代沟”的最好方式、第18题从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要学会处理好“我与他人”的关系。第11题以“中国式过马路”、第15题以有损国人形象的事件、26(2)以怎样谱写“民族情”、28(1)以怎样迎接“微”时代、28(2)以如何发挥正能量,启发学生正确处理“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既要有亲近社会的情感,更要有奉献社会行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

部分学生由于考试紧张、提炼概括能力较差,搞不清答题指向而失误。如:

19.对于生产销售问题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人民群众要求从快、从严处罚的呼声很高,这就要求执法机关做到(B)

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依法维权D.诚信经营

题目指向的是主体是执法机关,非执法机关的则不能入选。A的主体是立法机关,C的主体是消费者,D的主体是经营者,因此A、C、D应予排除,但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误选A而失分。再如21题,有的学生不仔细阅读漫画,只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没有看到*大船,误选了答案B。

2.信息不准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高质量答题的重要一环。从阅卷所发现的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丢三拉四、颠三倒四的现象比较普遍。如26(1),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由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表和注两部分组成;其次,要明确表和注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在表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由2008年的3140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注”揭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消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要将表和注结合起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再如27(2),许多学生关注“勇于创新”而忽视了“勇于创新”的主体“青少年”,导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这一要点的遗漏。

3.迁移不灵

迁移不灵是指学生不能根据题意,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评析有关观点,提出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26(2)结合材料二反思,为谱写“民族情”,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本题是一道发散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答题情况看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八(下)教材P98最后一小节文字搬到了试卷上,没有在教材范围内进行知识的整合、迁移,导致要点不全而失分。谱写“民族情”,从法律的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从文化的角度讲,就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从国情的角度讲,就是要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维护民族团结,同各种有损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等。

4.思路不明

答题思路不明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能根据题目要求作出合理的取舍。由于是开卷考试,教材可以随便翻阅,有的学生不管答题要求,不考虑需要答什么,不需要答什么,只要沾了一点边,就不遗余力地抄到试卷上,做费时又失分的亏本买卖。第二,不分轻重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26(2),要求对小明“只要保护好环境,就能建成美丽扬州”的观点加以评析,有的学生只有评没有析,就一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也有的学生花了很大的精力答为什么要保护好环境、怎样保护环境,就是不答“建成美丽扬州还需要……”;还有的学生答“保护好环境,不一定能建成美丽扬州,如果……就……”第三,想到哪儿答哪儿,作答没有逻辑性。如26(2),应当先作出判断,然后分成“建成美丽扬州,需要保护环境”、“建成美丽扬州,还需要……”二个层次作答,但许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答题,往往是有一着没一着的,先答什么,再答什么,胸中无数,答案随意而零乱。

三、教学建议

大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及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在今后的中考复习中应当:

1.重视考试研究,把握命题走向

《中考说明》、《课程标准》、七??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苏人版)等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吃透《中考说明》、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仔细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走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师包场,一讲到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效果差。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最大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有动力地学习;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效、甚至高效地学习;在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在于科学引导、巧妙点拨,使学生成功地学习。我们要积极探索,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3.夯实知识基础,强化能力训练

在“三维”目标体系中,知识处在最前端,它是形成能力、情态价值观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1)依据《中考说明》,逐个落实考点,做到考点点点清。(2)重视知识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七~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的,许多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编制知识结构图。(3)依据能级要求,突出主干核心。《中考说明》是指导中考复习的依据,凡《中考说明》中列为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考点,和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我们都要花大气力去复习。

坚持能力立意,是思品学科命题的一般取向,强化能力训练,是思品学科应考的不变之道。(1)强化知识记忆,注重知识积累。只有记得牢,才能想得到,用得准。(2)强化知识应用,培养迁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学生应当关心并能理解的现实问题、相关社会热点问题为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评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强化题型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课堂教学,要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促讲,把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传授和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题中学会解题。考后讲评,要将知识纠错、方法传授和命题意图、命题手法的剖析融为一体,引导、指导、督促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使学生由被动应试者转变为自觉迎试者。

4.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知识运用

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地方重大事件,学生生活中的疑点和难点,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和兴奋点,平时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理解,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评析,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复习初期可采用由知识到问题热点的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习惯;在复习的后期,可采用由问题热点到知识要素的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材料的能力。

5.重视心理指导,化解考试焦虑。

大连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中考英语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中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大连中考作文题目,大连中考如何审题立意(评分标准)

大连中考语文作文应该怎么写,如何写不走题

大连中考成绩查询电话成绩查询网站网址入口

大连中考成绩查询准确时间,大连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