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论文

新高考网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主要思想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最早在美国兴起。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深刻反思与超越。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使得人们的心态随之发生积极变化,社会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向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正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赛罩格曼(Seligman M.E)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时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它们的主要使命。”于是,以赛里格曼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极力倡导积极心理学研究。其乇要代表思想概括如下:

  重申心理学的三项使命。积极心理学认为,随着心理学的深入发展,尤其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心理学应同归它存在的本意,行使其三大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它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晶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馈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获得美好的牛活。

  指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一是主观层面的积极体验研究,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快乐和充盈(对现在)等;二是个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包括研究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提出积极预防的观点。积极心理学认为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对人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或唤醒。它还指出人类自身存在着町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斟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培植人身上的积极品质,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强调从正面界定和研究心理fuJ题。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尽管不能为人增添力量或优秀晶质,但『日J题的出现过程也是应对和消解心理问题的过程,是为人提供r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它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从相反的角度对问题作出新的解读。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与重点,它足指个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并根据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具体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和评价六个要素。从20XX年后,全困各高校陆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尤其是20XX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大学生职、Ip牛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有了蓬勃发展。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经验不足,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世生涯规划: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其结果是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全面地了解自我,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到了毕业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更谈不上今后个人的职业规划。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不够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虚”“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一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起不了多大作用,理由是“规划赶不上变化”。其实,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主客观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清晰发展路径。高质有序地度过人生每一个重要阶段,但并不排除变化下的相应调整。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趋向功利化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在职业的去向上,大学生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单位工作,希望就业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在职业的选择上,往往一味强调个人的报酬,而且对薪金的期待普遍超过了现实所能提供的水平。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在1000~2000元的占18%,~3000元的占62%,3000—4000元的占12%,4000元以卜的占4.5%。而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月薪标准是1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5l%,3000~4000元的占9%,元以上的仅占4%。不难看出,大学生不是从自身条件、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的功利化倾向。结果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特别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和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人才奇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的人数比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尚未达到这个比例。除人手不足,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党政部门工作人员或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专门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许多高校实行混合建制,有的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有的将其挂靠在教务处。高校就、Ip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究其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片面化倾向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大一、大二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有哆学校即便开设了职业牛涯课程.也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课程设置单调,大多偏重于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形势的分析;或强调竞争意识,职场取胜的方法,而忽视了仁爱、责任、担当、感恩、厚德等核心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灵魂”,失去了学生持续发展的活力。此外,职业生涯教育形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纯课堂授课上,没有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割裂开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就失去了具体的平台和载体,既浪费了时间,又缺乏效果。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对学生的就、lk指导工作已不再是短期行为,高校应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中,乃至人生全过程。

三、积极心理学启示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积极心理学虽然研究的侧莺点不同——前者主要探讨如何演绎精彩人生,后者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但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重视个体潜能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都重视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旨在提高生活的质量、追求幸福的人生;两者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相互影响,彼此借鉴。

  一)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积极预防思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规划分析、规划设计、规划实施,其主体都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不过是提供一种方法、思路、工具、课程而已。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一是坚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可盲目地“撞大运”。

  二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不要指望别人来对你负责。三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观念。要以翔实的事实为依据,阐明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单位的某种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每个人都应做好在自己的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

  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能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T作准备,而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注重待遇、注重工资福利无可厚非,但一定也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一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自主创业可以是就业的重要选择,只要自己从中感受乐趣,发现自身价值,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取向。

  三)全方位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终触及的是心理的因素,如与自我认知有关的兴趣、性格、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效能感、自信等。与了解环境与职业相关的毅力、洞察力、勇气、宽容等,与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有关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与智慧、创造力等。因此,开展大学生职、眦生涯教育,第一,以心理测试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心理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对个人未来职业的影响。第二,透过多元化的周边课程及课外活动,进行体验式的就业辅导与培训,鼓励发展个人的才能及更复杂的行为和生活技巧,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第三,倡导创新创业,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

  四)健全学校的组织系统,构建积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运作模式。针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操作的问题,拟采取同绕学校人才培养战略中心,依托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大平台,构建“学校一职能部门—学院一学牛辅导员一班级”五级网络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先,要让大学生从步人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做好准备,了解自我,二年级开始锁定专业目标,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其次,开设大学生生涯辅导系列课程,同时还应广开渠道,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等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再次,建立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评体系,在了解大学生职业倾向的基础上,进而确定其专业方向,以达到更大化地挖掘其潜力的目的。最后,及时了解社会转型期职业结构和社会需要的调整,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

  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指导大学生创办“创业者协会”“前程协会”“职业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9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开设诸如“生涯教育”“人生导航”等有关专栏;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内容,也包括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考察、挂职锻炼等;大力开发、规划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生存实践大赛、大学生生涯设计等品牌项目,吸引大学生加入到活动行列中来;综合开发与利用班委、团支部、校院两级团、学联的资源,通过选、录、用等系列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也敢于参加各级学生组织岗位的竞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辅导工作。

  “软件”和“硬件”紧密结合,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杳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在“软件”上,必须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要注重加强和完善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牛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建立与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辅导等教育的实际效果。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