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如何认五线谱记忆法口诀(三篇)

新高考网

大提琴认五线谱方法

一、音的高低、长短和标记节拍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

在每行五线谱的开头都有一个符号__叫“高音谱号”,是最常用的。当然还有“低音谱号”和“中音谱号”。它们都是用来确定乐音的绝对物理高度的。

高音谱又叫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

低音谱又叫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

中音谱又叫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用得较少。

在五线谱表上用来记录音的符号叫“音符”。音符的形状有多种,但不外乎有三种组成成分:符头,符干和符尾。符头有白符头和黑符头。符干写在符头的左下方或右上方。符尾写在黑符头符干的右边,许多音符的符尾可以相连。

音的高低

在五线谱上,音的高低是按音符在谱表上的位置而定的,位置高则音高,位置低则音低。比如这组音符:

从上谱还可看出,音符是记在线上和线与线之间的。在谱表中,共有五条线和四个间,它们的名称如下:

五线的上下都可以加短横线,这样就能记录较多的音。比如:

在五线谱记录的音到底多高呢?五线谱上的音高是固定的。一般人们以钢琴键位和五线谱表加以对应。在这里你应当了解“小字一组”的A音,它是物体每秒钟振动440次的音高,叫做“标准音”,人们把它做成音叉??,用于乐队乐器的调音。有了标准音,我们才能准确找出乐曲的调高。

音的长短

在具体的乐曲中,音的长短不仅指发生的长短,还指停顿的长短。音的长短首先是由不同形态的音符来表示的,见下表:

可见不同音符的长短,是按倍数增减的:

其次,用符点表示音的长短,即音符的右边附有一个小点的音符叫做符点音附。附点表示延长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

第三,用连线“??”表示音的长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音高的音符用连线连起来,表示把这几个音的长度相加成一个音。如:

第四,用休止符表示音的停顿时间的长短。在曲调中,除了音有长短外,间停顿的时间也有长短。音的停顿用休止符来表示,各种休止符如下图:(8)

节拍

节拍是音乐节奏强弱的有规律的划分。就象在舞厅人们按照二拍子、三拍子、或四拍子的乐曲,跳起不同的舞步。这种对节奏强弱规律的划分用小节来表示,??即用小节线来进行划分,小节线后的第一拍为强拍。(10)

乐曲的节拍用拍号来标明,拍号记成分数,分子表示每小节有几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拍。见下表:(11)

谱表

高音谱表是最常用的谱表。它用于记录男女声歌唱的曲调和高音乐器,象笛子、唢呐、二胡等。

低音谱表用于低音乐器记谱,如大提琴、长号、定音鼓等。低音谱表从“中央C”往下推列。(18)

大谱表用于音域较宽的乐器记谱,如钢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谱。

中音谱表专用于中音乐器,不常用,知道即可。

二、五线谱标记调号

在简谱用1=C、1=D、1=G等作为调号来表示乐曲是什么调的。而在五线谱中则要看谱号旁边有无升号(#)、降号(b)或升降号多少来确定乐曲是什么调的。那么这些升号、降号是怎么来的呢?它们是怎样记到五线谱上的呢?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音名与十二音律。

什么是音名?音名是五线谱用来表示固定音高的音的名称,它们是C、D、E、F、G、A、B七个基音,再加上#C(bD)(读升C或降D)、#D(bE)、#F(bG)、#G(bA)、#A(bB)五个变音,共为十二个,称为十二音律。

人们把这些音排列成组。??

通过上图我们可看到,五线谱上自然记录的音与键盘上的白键音相对应,即没有记录升降音。那么,要在五线谱上记这些升降音,就要在这些音前加上升降号??。

调号的产生

通常我们把大调音阶唱成1234567i(do,re,mi,fa,so,la,si,do),在3和4之间、7和i之间是半音。这样,如果曲调的1=C,那么其音阶正好等于键盘上的白键,没有一个升降音。

但是如果1=D呢?1=E呢?1=G呢?实际上,除了1=C之外,其它任何调的记谱都会出现升降号,原因是要保持3-4之间、7-i之间的半音关系,其它各音之间的全音关系。以1=D为例:

通过上图可见,为了保证2-3和6-7之间的全音关系,就要使用升F和升C两个变音,于是产生了D调的调号。按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推出其它各调的调号

五线谱的技巧

下加一线是DO, 也就是C,上面是RE, 也就是D, 下面第一线是ME, 也就是E,下面第一间是FA, 也就是F, 依此类推,慢慢数.熟悉了就好了..低音谱的话下面第二间是DO, 也就是高音LA的位置..没诀窍的, 慢慢数就可以了.熟悉了以后就一目了

给你一个口诀:(哆来咪发索拉西用1234567表示,只限高音谱号)

下加一线C调1

主音牢牢记心间。

一二三线357,(低的)

四五线上是24(高的),

下加一间唱作2,(低的)

一二间上是46(低的)

三四间上是13(高的)。

五线谱的知识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钢琴五线谱基础快速记忆口诀(三篇)

小提琴学习之五线谱快速记忆口诀表(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