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守护光明刘奕志先进事迹材料

新高考网

刘奕志是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副董事长,白内障科学科带头人。他坚持白内障防治的研究,已帮助20万白内障盲人恢复光明。一个个恢复光明手术的背后,他创建了微创白内障手术体系,改变了国内白内障治疗的落后局面。就如他所说:“当一个又一个失明了多年的患者,掀开眼前的白纱布,刹那间重见光明,并与亲人抱头痛哭的时候,就是一名眼科医生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下面是新高考网小编提供的守护光明刘奕志先进事迹材料,快来看看吧。

守护光明刘奕志先进事迹材料一

1984年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之后,刘奕志师从中国眼科学界第一位院士李绍珍教授,将毕生心血投入了白内障防治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白内障治疗技术落后,刘奕志率先将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引入国内,创立了适合国人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体系;他在全球率先提出超声新动力模式,并首创了旋转吸核技术;他通过18年潜心研究,创立了婴幼儿白内障超微创术式,首次实现了晶状体原位再生,并成功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为再生医学提出了全新的治疗理念,学术成果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国际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创造了奇迹。他的学术成果已在180个国家应用,被国际公认为“白内障手术发展的里程碑”,也使我国白内障百万人口手术率提高9倍,复明率从42%提高至95.7%,手术时间缩短至几分钟,改变了我国白内障治疗水平落后的局面,奠定了我国在白内障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刘奕志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利用无数个双休日和“黄金周”,带领义诊队伍,不辞劳苦,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及广东各山区县等边远贫困地区,近十年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高质量复明手术1万多例。

守护光明刘奕志先进事迹材料二

中午12点,午餐时间到了。而对于刘奕志来说,这个点意味着在看完一上午的门诊后,他要开始做手术了。

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同事们眼中,主任刘奕志是个严谨认真、精力充沛的人,医疗、科研、教学、管理这几方面工作他都要顾及,而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从不逛街,更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刘奕志觉得换个事情做就是在休息,晚上12点之前基本回不了家。“好在夫人和女儿都有她们自己的朋友圈。”刘奕志笑道。

为20万患者擦亮“心灵之窗”

受到医生父亲的影响,刘奕志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具有高尚医德、解除病人疾苦的好医生。

“我喜欢做手术,而且觉得白内障方向有前景,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当时就毅然选择了这个冷门专业。”1984年,刘奕志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之后,师从中国眼科界第一位院士李绍珍教授,开展白内障防治工作。

1985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在视察中山眼科中心时题词:“发扬爱国家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不断提高眼科医疗水平,在发展卫生保健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在年轻的刘奕志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

“老师曾想送我出国,但我表示还是喜欢做临床。”这一做,就是33年。“让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是刘奕志奋斗终生的目标。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占所有致盲眼病的50%以上。“尽我所长为患者实施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刘奕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眼科同行都称刘奕志为“刘一刀”,他的手术技术高超优雅,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慕名求医者众多。他的助手罗莉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的时候已经安排了几十台手术,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孩子家长找到刘奕志,他总是会答应再加一台。

从医33年,刘奕志为国内外约20万名白内障患者摘除病灶,擦亮了他们的“心灵之窗”。

在刘奕志的日历里没有节假日,总是争分夺秒救治病人。一直以来,他每天早上7点多出门诊,处理好门诊病人后,就直奔手术室。在手术间隙抽出几分钟吃个盒饭,又继续做手术。因为他知道,每个患者盼望光明的急切心情。

有一次刘奕志发烧腹泻,在手术室打完吊针,继续为预约好的病人做手术。他说:“我理解患者盼望复明的心情,早一天手术就能早一天看见。”

在刘奕志看来,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手术室里。“医生真心实意,一切为病人着想,全身心帮助病人,病人都会感觉得到的。”

在我国边远的农村,一些患者由于没钱医治白内障,有的甚至连路费都筹集不到,一辈子摸黑生活。这些生活在黑暗中的患者的痛苦也是刘奕志心中的痛。

他利用无数个双休日和“黄金周”,放弃了一个又一个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日子,带领义诊队伍,不辞劳苦,赶赴穷山恶水的边远贫困地区,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及广东各山区县等,近10年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高质量复明手术1万多例。

“应用创新的技术让更多的贫困患者受益,把光明送到每一个角落”,是刘奕志一直秉承并身体力行的信念。

一位术后重见光明的藏族老阿妈曾激动地拉着刘奕志的手说:“我求神拜佛十几年也看不见,今天是您让我又看到了世界,您是活佛啊!”刘奕志笑着告诉她:“不用感谢。效果好,病人满意,是对我最高的奖励。”

让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

“让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刘奕志自1984年当上眼科医生之后,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白内障治疗技术落后,基本还是采取大切口摘除的方式,创伤大并发症多,而国外已采用先进的微创超声乳化技术。

1992年,刘奕志跟随导师李绍珍院士率先在国内开展这一微创新技术。

然而,眼科医生们却发现,施行新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很多,质疑之声渐起,国内外专家们都认为,超声乳化技术不适合中国人。这一造福了无数国外患者的微创术式在中国甫一引进即遭到了弃置。

不过,刘奕志没有轻易放弃,一心想找出背后的原因。

他发现,国外的手术做的都是早期的病人,白内障核还是软的,而中国的白内障病人手术时多已是晚期,白内障核已经变得大而硬,所以难以清除。

“我们需要创新适合中国人的手术技术!”刘奕志率先将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引入国内,创立了适合国人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体系,成为目前我国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沿用的核心技术。

他在全球率先提出超声扭动新动力模式,并首创了旋转吸核技术,发表了全球关于该模式的首篇标志性论文,已在180个国家应用,被国际公认为“白内障手术发展的里程碑”。新技术使我国白内障百万人口手术率提高9倍,复明率从42%提高至95.7%,手术时间缩短至几分钟,改变了我国白内障治疗水平落后的局面,奠定了在白内障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通过应用创新的白内障微创技术,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对医疗模式的改变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刘奕志率先在国内倡导眼科日间手术模式,高速的运行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病患和国家的医疗成本,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了范例。相关述评发表在《英格兰医学杂志》,向全球介绍了中国医疗模式转变的经验。

对此,刘奕志并不满足。他常说:“作为医生,仅仅对病人微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让病人微笑的技术,让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

刘奕志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医疗技术创新,并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他带领团队历经18年潜心研究,发现眼球的晶状体存在内源性干细胞,利用这种干细胞可在原位再生出晶状体,首次实现了人体有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用于临床治疗婴幼儿白内障。

该成果去年在《自然》杂志发表后,国际权威专家感叹:“这项研究创造了奇迹。”

刘奕志还深知,一个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眼科医生掌握先进的白内障治疗技术,才能让更多的病人复明。

刘奕志注重人才培养,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3名,其中1名获得“杰青”,2名获“新世纪人才”,10多名已成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名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优”提名。他培养了国内外白内障治疗医生数千名,是我国培养白内障治疗医生最多的专家;还定期派出培训师到基层医院,“手把手”传授手术技术,为帮扶地区培养出带不走的医疗队。

“好老师是年轻人快速成长的关键。”中山眼科中心副教授林浩添从2010年开始一直跟着刘奕志学习、实践,言谈中不时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刘老师手把手教我做科研,我真的很幸运。”

从临床“国家队”到科研“火车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底蕴深厚,在国内享有盛誉。2012年2月,刘奕志就任该中心主任,承载起了整个中山眼科中心的发展。

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刘奕志认识到,中山眼科中心虽然有发展优势,但若不创新,很快就会被追上。

一上任,他就提出了坚持人才团队、坚持研究型医院、坚持协同创新、坚持国际化的“四个坚持”发展战略,将医学前沿与眼科研究、眼科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大胆改革,引育人才,组建大团队,凝练大项目,迅速扭转了发展的疲态,中山眼科中心面貌焕然一新。

刘奕志一直强调,医院不能只做临床医学“国家队”,还要成为科研“火车头”。他提出,研究所原有人员想搞临床的全部去临床,留下来搞科研的人必须要出成果,空出来的位置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研人才。

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阻力非常大,当时甚至有人喊出“要铲平研究所”。

“就是要铲平、要推倒,才能彻底改革。”刘奕志斩钉截铁地说,“不重视学科建设的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会逐渐下降。只有更多的医生从单纯的临床实践型转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才能支撑一个单位的学科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眼科中心全体员工对“四个坚持”形成了共识。“多数临床医生已经将搞科研、写论文与看病手术一样,当作了常规工作。”刘奕志满意地说。

在刘奕志的极力推动下,中山眼科中心近5年引进了10位中组部全职千人,还培养了杰青、优青等青年才俊,并以我国重大致盲眼病为导向,搭建了多个国际化团队平台。

“为什么短时间内这么多研究人员都去了中国的同一个眼科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眼科所副所长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当他来中国考察后,感慨道:“他们选择了中国最好、最有潜力的眼科中心,一定能做出比在美国更出色的工作。”

刘奕志带领的中山眼科中心在中国专科声誉和科技排行榜连续7年位于我国眼科第一,眼科临床和学科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如今,中山眼科中心每年发表的SCI论文在我国眼科界遥遥领先,仅以该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正式发表的SCI论文就有201篇。随着学科地位的提升,还吸引了亚太眼科(APAO)总部永久落户在中山眼科中心,这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大陆的国际医学学术组织。APAO*认为:“这将令亚太眼科学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面对这些亮闪闪的成绩,刘奕志非但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在加速往前冲。他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局部亮点,还要创造更多的‘冲金点’,在更多的领域实现领跑,进而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眼科中心。”

关于最新党代表风采刘奕志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