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一带一路

新高考网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一带一路【1】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在的收益,但也不要忽视那些现实的各种安全风险。这其中既包括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也包括各种非传统安全风险。客观地认识“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从综合安全的视角来管控风险,才能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综合安全风险控制

效益与风险是跨国企业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因素。作为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布局的重点,“一带一路”的实施必将使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相关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国家建设之中。然而,我们在预估“一带一路”建设潜在收益的同时,更不要忽视那些现实的各种安全风险。这其中既包括因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也包括那些长期影响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风险。以综合安全的视角来审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将有效提升有关各方对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进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进行。

“一带一路”沿线有近60多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之多,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①这些国家大多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整个世界经济需要新的驱动能和发展活力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是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能极大地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多数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即便是发达国家以及少数新兴经济体国家,其国内基础设施也面临着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问题。而对于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会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工业化进程,还可以加速融入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必将迎来一个阔步向外部发展的大好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互联互通。在这样一场大的变革面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面临以“跨国公司扩张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加速”和以“国有经济强化为标志的经济民族主义兴起”为时代背景的双重挑战。同时,还要直接面对因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以及各种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时代性的挑战。客观地讲,今天的跨国公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力摆脱战前殖民特征的基础上,才重新确立在全球经济活动中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专注于商业领域的“弱政治”尝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间是很容易按照经济规律和商业规范得到合理的保护,但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国家,战前跨国公司的不良行为仍记忆犹存。当外部的一些“新鲜事物”通过跨国公司这一载体传播到东道国后,一时间还难以让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快速地适应和接受。一旦排斥、拒绝的力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衍生出威胁跨国公司经营的种种风险。另外,二战后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越来越重视民族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独立的国家奉行民族主义性质的经济政策,甚至采取激进手段削弱跨国公司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新独立民族国家在政策上的不稳定,不仅改变了跨国公司的商业环境,也给跨国企业的经营带来新的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企业,无疑也摆脱不了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风险。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地缘政治变化的冲击。自古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就是全球贸易的传统线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区域。今天的“一带一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相比,覆盖面更广,路线更长,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更加错综复杂。从地缘角度看,“一带一路”两端是当今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两个“引擎”―欧盟地区和亚太地区,而其沿线的大部分国家都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既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普遍诉求,也是驱动世界两大经济发展“引擎”持续运转的动力,这两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一带一路”建设在呈现出巨大商机的同时也成为引发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有关丝绸之路的复兴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发展前景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不难发现,在我们“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之时,某些大国就以平衡地区力量为由加紧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军事力量,一些国外媒体在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有意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与“马歇尔计划”、“珍珠链战略”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些国家为此提出了“安保钻石构想”、“季风航路构想”等防范中国。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不得不时刻面对这些因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地区政治及军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还面临着各种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威胁。除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走私贩毒和非法移民、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之外,这一区域还长期面临经济及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资源能源短缺、信息通讯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安全威胁。正是基于现实中的各种安全挑战,近年来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上,把企业在海外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商业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②而一些行业机构和专业部门也都根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风险分类。这是我国企业多年从事海外经营的实际经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它将在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控制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安全风险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它需要沿线国家和相关企业具有全局意识,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综合安全视角来控制这些风险。“综合安全”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内容广泛的安全。它有两层特殊的含义,即从安全内涵上看,综合安全需要同时容纳传统安全与新安全的内容;从行为主体观察,综合安全需要把范围扩展到比国家更大的层面。③综合安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风险控制,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合作理念。在传统的区域合作理念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地区的“权力结构”、国家制度与体制、国际制度与机制以及文化建构等视角来推动区域合作。而目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前者侧重传统的地区政治安全领域,而后者则是更多地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及如何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方面。在这两大问题领域下,“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地区经济利益冲突特点,也有地缘战略控制的特征。④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战略合作理念来统合“一带一路”中的合作理念,控制风险,推动经济合作。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一带一路【2】

近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越海上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中日领土之争等,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保证我国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越南的海上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近期,中越矛盾进一步加大,中越船只相撞,中越边境事端,目前我国已终止同越南的一切贸易,并对边境加强管理和保护。事实上,中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对此我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些不正当言论,让中日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事实上,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二、美国“重返”亚太想继续“世界老大”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近期美国又在发表一些错误言论,致使中美关系僵化,其责任不在中方。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三、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经历的,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一条路。我们深知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但面对挑战,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

关于一带一路施工建筑精选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精选

一带一路论坛文艺晚会完整视频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为什么这么重要【荐读】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网上购买入口

精选一带一路多地限行通知

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