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精编】

新高考网

【1】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昨天,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中共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在第一次大会上作了《众志成城开拓奋进为推动改革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

王中苏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高度评价了各级政协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履职、主动作为,有力地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服务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为党委政府分忧、为改革发展尽责的崇高风范。他指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宜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全面总结成绩、客观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就是要始终高扬科学发展主旋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推动宜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紧围绕新一年的发展目标,认真履职、积极作为,众志成城、开拓奋进,为推动改革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一、要紧扣第一要务,多建改革发展之言。

围绕大局、服务发展,是政协工作不变的主题。当前,宜兴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立足市委这一基本判断,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继续发挥好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在更大范围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更高层次上参政议政、履行职能。要始终心系发展大局。从事关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从体制机制的层面设计办法,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提出对策,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重大课题的思考,形成一批有见地、可操作的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市工商联要紧密团结工商界人士,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引导企业专注实业,推动企业勇争一流,使企业成为支撑大局的坚强力量。要全力助推转型提升。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要求,紧紧抓住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兼并重组、发展新兴产业等重点环节,广泛集聚智慧、主动出谋划策,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家委员,要发挥对外渠道多、联系广的优势,在深化战略合作、抢抓优质项目上主动作为,为宜兴发展集聚要素、增添动力。要致力突破瓶颈制约。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综合性调研、专项性研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广大政协委员要立足各自的岗位和领域,在化解金融风险、繁荣城市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加强探索研究、深入咨询论证,加快寻求化解制约的有效途径,努力为新一轮发展扫清障碍、赢得先机。

二、要坚持协商民主,汇聚攻坚克难之力。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合力奋斗。人民政协作为联系各界群众、协调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凝心聚力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奋进,把宜兴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鼓足克难求进的信心。树立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前提。要发挥好政协组织团结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思想共识,让大家看到宜兴发展的良好态势,看到我们战胜挑战的成功实践,看到未来发展蕴含的广阔前景,进一步鼓舞信心、激发干劲,把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到推进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团结进取的生动局面。要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广大政协委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代表,要立足各自岗位,直面困难挑战、勇于创新创造,在社会上营造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争作贡献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企业家委员,要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贡献度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全市大局提供有力支撑。要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围绕精准服务企业、营造温暖环境的主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心企业、支持企业。要通过开展委员提案、工作视察、民主评议等活动,督促各级各部门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提高服务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护和激发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帮助企业消除思想顾虑、坚定发展信心。

三、要高度关注民生,恪尽参政为民之责。

关注民生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政协委员的职责所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参政为公、议政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政协工作更好地顺应民心、符合民意、贴近民生。要倾听群众呼声。广大政协委员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主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特别是在老城区改造、社区管理、交通组织、公用事业等方面,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党委政府及时了解舆情民意、科学谋划工作举措,努力使各项工作赢得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要维护群众利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围绕扩大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重点,加强对实事工程推进、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使委员履职的过程成为维护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要营造和谐氛围。发挥好每个界别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多做增进了解、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广大政协委员要珍惜荣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捐赠、结对扶贫、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为社会多作奉献,努力营造心齐气顺、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行职能之效。

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丰富形式,不断开创政协事业的崭新局面。要加强学习思考。把学习作为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委员学习活动,不断加强经济形势、政策理论、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开阔眼界、提升素养,真正做到知情参政、科学议政,不断提高委员提案的质量和水平。要提升履职效能。健全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和程序,结合宜兴实际,不断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丰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探索参政议政的新途径,组织开展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活动,切实提高委员履职的效能。要保持优良作风。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政协队伍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队伍,为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王中苏指出,政协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协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纳入市委决策部署的全过程,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更好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政协组织的联系沟通,积极支持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认真办理委员提案和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诚恳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采纳政协的参政议政成果,确保人民政协政治有地位、建言有机会、出力有舞台、工作有作为。

王中苏最后强调,时代赋予了我们光荣使命,人民寄予了我们殷切期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不断开创宜兴政协事业的新局面,为推动宜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学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

一、把学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组织推动的责任,以点带面,以上带下。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带学促学的作用,主动上讲台、讲党课,带头撰写学习心得文章,和干部群众一起学习交流,引导和帮助干部群众更好地加深理解、增进共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系列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报道。要总结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学习贯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反映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中的生动实践,发挥好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要以*系列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与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使学习贯彻的过程成为完善发展思路、推进各项改革、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要把学习贯彻工作与即将开始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整治“四风”问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效。要树立问题导向,努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突破,真正让*系列讲话和三中全会精神在宣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

一个地方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当前,宣城的发展又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说撤地建市前十年打了很好的基础,那么第二个十年的“接力棒”,在我们这一棒能不能跑出好成绩,能不能上台阶,能不能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既取决于我们“怎么看”,更取决于我们“怎么干”。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当前,多种机遇汇集、多重任务叠加、多元挑战并存。明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比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的阶段性特征还在延续,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尤其是随着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从我市情况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速推进和人均GDP突破3万元的发展新阶段。站在宣城看宣城,成绩很大;跳出宣城看宣城,差距较大;面向长远看宣城,责任很大。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清醒看到我们的不足。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保持发展定力、释放改革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使全市经济运行平稳。

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立足宣城当前阶段性特征,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状况,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弘扬改革创新主旋律,把握“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工作要求和“11331”发展思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与全国同步并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一,以“好为标准,快字当先”为工作要求,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好”体现科学发展观,“快”体现宣城实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是说不要经济增长,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一定是要有的。需要防止的是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宣城而言,我们更要防止以此为理由,不讲经济增长,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要。这个理那个理,“无米之炊”无道理。宣城还是要速度,还是要增长。在明年目标任务的确定上,要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市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既不盲目快,也不消极慢,重视质量与效益,重视条件与可能,重视结构与方式。只要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速度,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惠的速度,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而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有多快就发展多快。特别是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红利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因此,我们各项工作必须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抢占先机。

第二,围绕“11331”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11331”,就是致力一个率先、建设一个中心、实施三大战略、坚持三条路径、弘扬一种精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发展总的定位、任务和要求,是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具体化,既保持了发展的一脉相承,又是深化市情认识的升级版。

(1)致力一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

我市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明显成效。从未来发展来看,生态优势将是我市的最大优势、最大竞争力和最大的品牌,我们一定要把优势放大,响亮地提出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的目标。目前,从创建的指标和基本条件来看,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要对照创建标准找薄弱环节,找不足,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形成齐心协力投身创建的强大合力,确保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各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尽快通过考核验收。

(2)建设一个中心,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这是市三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最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加快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这既符合宣城实际,更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一要增强中心城市的意识。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到位,积极行动,举全市之力参与中心城市建设。要抓紧编制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和推进城市总规修编,继续按照“拉框架、补功能、提品位、优环境”的要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考虑产业和人口布局。要防止“摊大饼”式蔓延,实现“组团式”发展。特别是要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延续历史文脉,做到山水相依、人文相伴、生态相连,形成“梦栖诗画里、乐享山水间”,“一城山水满城诗、遍地文化皆是景”的城市风貌,真正宜居宜业宜游,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要增强县城的集聚力。要把县城作为中小城市来打造,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体现特色为基本路径,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苦干三年,全力构建市县“一小时”和县乡“半小时”交通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实现就地城镇化。三要增强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吸引力。积极推进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和行政村整合,加快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节省公共服务成本。在制定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出台鼓励政策,引导农民到中心村建房。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坚决防止负债建设。

(3)实施三大战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强市。

一是把生态立市作为先导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切实把生态文明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源、立市之本,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坚持做到不落后、不欠账,坚决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一要树立更加鲜明的导向。在现有考核评价基础上,对照中央的新要求,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分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二要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坚持招商选资,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决不引进、上马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生态产业体系。三要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体系。坚持污染排放做“减法”、环境改善做“加法”,重点实施好总量控制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洁净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线四边”整治等工作。四要健全生态保护机制。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问题终身追究责任制,以法治手段、刚性约束守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

二是把工业强市作为支撑战略。始终把工业作为市强民富的重要支撑,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明确发展目标。围绕“千百亿”工程,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全市培育2个千亿产业、5-6家百亿企业、2万私营企业、10万个体工商户。二要选准主攻方向。针对我市工业终端产品少、配套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初级产品多,主机装备少、零件产品多的现状,必须着眼于产业链的协作配合,通过补链强链,增强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集聚度,延长产业链条。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动工业生产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由价值链低位向高位提升。同时,提高企业地方配套能力,目前,我市工业产品之间相互配套率仅有20%左右。每个县市区都要围绕龙头企业和配套配件供应量大的终端产品,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从合作厂家中择优引进配套厂家,另一方面通过全民创业鼓励本土企业开发生产,提高产品地方配套加工能力,降低终端产品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要针对制造业的前后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配套发展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三要坚持扶大活小。对确定的32户成长性好的企业,逐户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特殊的奖励政策,促其加速做大做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快,要抓住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机遇,积极推动我市优质民营企业主动与省属国有企业对接合作。要最大限度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个人,加强资金扶持,从各个方面给创业者提供优良环境,掀起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家业的全民创业新高潮。

三是把文化强市作为永恒战略。文化最能吸引人、最能打动人、也最能留住人。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展现宣城特色、体现宣城品位的最好名片,我们一定要叫响文房四宝、徽文化等特色品牌,把宣城打造成展示文房四宝文化起源的寻根地和朝圣地。

这次市委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的要求上来。工作中要围绕建设“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总体目标,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八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好毛笔字进课堂等项目。要切实增强宣传意识,明年开始,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七个县市区和市开发区作为一个整体,集中开展对外形象宣传,着力把文化旅游做成一个大产业。

(4)坚持三条路径: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民生优先。

第一,改革引领。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改革的思路和要求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计划,着力抓好“三个一批”:对一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加快推进、先做起来;对一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和省决策的改革,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有序推进;对一批认识还不够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目前需要重点谋划推进改革措施有:一是市场化改革,凡是市场能决定的都交给市场,凡是社会有能力承担的就放给社会,凡是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可以作为的,就依靠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凡是政府能够购买服务的就向社会购买服务。明年市政府要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做到“两高、两少、两尊重”:高度透明、高效服务,少审批,少收费,尊重市场规则,尊重群众创造,对此要有一系列的措施。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实际拿出具体行动,在探索包括农村闲置宅基地在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领域先做起来。四是社会治理机制,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突出服务和自治,抓好社区管理体制、乡村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五是党务公开,市委带头实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编制包括党代会、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以及市委书记到市委常委在内的所有的“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是我市的一个“短腿”。要强化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推进与合工大宣城校区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推动合工大科技成果在宣城的转化。同时,大力鼓励、引导我市企业与研发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组建若干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产品检测中心。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增强人才支撑。

第三,民生优先。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要抓好“富民”工程,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抓好“惠民”工程,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成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要抓好“安民”工程,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认真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弘扬一种精神: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不损。这是反映文房四宝制作工艺特点的一个形象概括,其中蕴含的是当代宣城的干部精神。

“千锤百炼”反映的是宣纸制作中水深火热、日晒雨淋的过程,体现在干部作风中,喻义经历多次艰苦锻炼和考验;“精雕细作”反映的是笔、墨、砚制作过程中选料、雕刻、打磨,体现在干部作风中,喻义用心做事,精益求精;“刚柔相济”反映的是宣笔尖、圆、齐、健的特点,体现在干部作风中,喻义雷厉风行、依法依规而又人性化;“百折不损”反映的是宣纸绵韧而坚、久藏不腐的品质,体现在干部作风中,喻义意志坚强、廉洁自律、勤政廉政。

文房四宝制作工艺精神植根于宣城的文化土壤,是宣城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是过去“三自三争”精神和“新时期宣城精神”的丰富、延伸和拓展。弘扬这一精神,有利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凝聚干部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全市各级干部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以上归结起来,“11331”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率先”和“一个中心”是发展目标和定位,“三个战略”是发展重点和任务,“三条路径”是发展抓手和举措,“一种精神”是发展保证和要求。它们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之中,互动于我市明年“六个年”活动和“六城同创”的布局之中,全市各级干部要全力以赴去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

三、明确责任与使命,努力形成真抓实干的新气象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干上,要满怀执着、满怀激情、满怀热忱,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劲头,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是解放思想抓落实。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全市各级干部都要改变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势,允许改革失误,不允许不改革。要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突破不合时宜的思想“禁区”,凡是外地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都要大胆借鉴、大胆运用;凡是工作实践中符合实际的新探索、新路子,都要大力提升、大力推广;凡是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宣城实际的事情,都要敢想敢干、先行先试。把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干部思想解放不解放的一个标志。要积极营造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褒奖成功者,宽容失败者,让改革者放手拼搏,让创新者放心创业。

二是勇于担当抓落实。想干事的愿望,来自于“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我们在一个地方工作,一两年可能干不出什么大事,但是三五年干不成几件事,内心就要有负疚感,甚至负罪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细化、实化为具体行动,明确“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出什么效果”,领导干部要尽职尽责,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群策群力,责任落实要不折不扣,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不落空。对那些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票子不干事、对干事的还指手画脚的人,决不能让他们有市场,更不能让他们有位置,要形成实说实干、真说真干、立说立干的氛围。

三是凝心聚力抓落实。要继续保持市几套班子同步同向的好作风,合力合拍的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同舟共济“一条船”的意识,五湖四海“一条心”的胸怀,齐心协力“一股绳”的劲头。要支持法院、检察院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青妇,残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是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抓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提高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总揽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要按照好干部的“五个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各级政府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善于牵住“牛鼻子”,抓到关键处。要正确处理好抓好市本级和放活县市区的关系,强市场和强政府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特别是对看准的事情、具备条件的事情,要先做起来,干得快一点、干得好一点,不能贻误时机。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有条件的要马上办,条件暂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办。

五是以清正廉洁的作风抓落实。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明年初,我市即将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用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汇集起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正能量。

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压力依然很大、困难仍然很多,需要最广泛地动员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扎实苦干的作风,为把宣城建设成“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投资者满意”的幸福之地而努力奋斗!

  【3】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三严三实”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目标追求,内涵深刻、立意高远,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这一要求和*在指导河北省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补充,全面回答了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如何通过严格党内生活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统一的重大历史课题。要谋划、实践好“三大课题”,担负新时期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既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行业改革,更需要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当好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表率,以作风大转变促进行业大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加持久、更加充沛的精神动力。

“严”字当头转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最近一段时间,河北省局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家局九条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程贯穿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红线,强力破解“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面对作风转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特征,如何巩固成果、严防反弹、彻底根除不良作风,仍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一个重要课题,仍需要我们围绕“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改进工作方法,以严格规范统领一切工作,全面升华自身境界。

一要抑私以修身。*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必须把抑私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必须站在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对思想和行为之私进行彻底的大扫除,用为民务实清廉之剑斩除私心杂念之魔。只有把私字祛除了,思想才能解放、境界才能提升,才能从善如流,才能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主动做到勤政廉政。

二要秉公以用权。公权是组织和人民授予的,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必须时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按照党的原则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按职用权,坚决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必须时刻谨记,烟草行业是国有企业,烟草专卖是国家专卖,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饭碗是国家给予的,职位是组织和群众给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权力只能用在为人民工作上,只能用在为国家做贡献上,只能用在为职工谋取正当福祉上,绝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任何个人私利。

三要清正以律己。要按照凌成兴局长争创牢记“两个务必”政治优势的工作要求,坚持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将个人言行置于党纪国法严格约束之下,不越雷池半步。要强化“四个服从”,坚决维护《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严格按照党组议事规则和行政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机制办事,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全部依法依规集体研究决定,坚决做到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自觉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坚持道德底线,守好精神家园,不为金钱所扰,不为物欲所惑,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学习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优秀篇】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党委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多篇

有关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精选乡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党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推荐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优秀篇】

单位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