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感动中国观后感汇总
篇一:
自从我看完感动中国后,我不禁眼泪花花。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两人一生投入到了教育之中。
一次,他们两人去另一个地方教学时,房子就住在公厕旁边,他们两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带两个口罩才可以睡着。尽管如此,他们两人还是没有放弃。
朱老师生病的时候,孙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非常担心他。好不容易醒来,但是他醒来写下的字就是“我想上课”。这是多么强大的教学信念啊!
感动中国为他们两提笔写到: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为霞尚漫天。
篇二:
星期五晚上,我观看了一年一度的节目??感动中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老人,以前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国外交官,退休之后放下了悠闲的生活,和老伴去贫困山区当老师。
山区里的条件很困难,洗澡都是个问题,夏天只能在盆里洗澡,冬天根本洗不了,有时几十天都不洗澡;而且他的老伴孙丽娜的房间就在学校厕所旁,每天睡觉都要戴着两层口罩。朱敏才还患上了风湿,但他们选择了坚守,这种不怕苦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看了感动中国,我倍受感动。
篇三:
星期五晚上,我看了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事迹。看完之后,我不禁眼泪花花,一个个隐秘的伟人呈现出来。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朱敏才退休后就到山区里教学。山区的环境很差,朱敏才住的地方隔着一堵墙就是厕所。夏天,打开窗户就有很大的臭味飘进来。晚上睡觉还要带着口罩,但朱敏才没有抱怨。为更多学校支教。多年后,朱敏才还患上了风湿病。晚年,躺在病床上的朱敏才还想上课。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我要学习朱敏才那样的坚持不懈,以后多为社会做贡献。
篇四: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两个故事我看了为祖国母亲感到开心。
第一个就是于敏爷爷,他是一名核物理学家,他为核弹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法国研究成功核弹爆炸用时8年6个月,美国用时6年8个月,而我们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通过这一件事,我就知道了于敏爷爷是在尽全力帮祖国研究核弹。说明了于敏爷爷报国心皎洁!
第二个是一对夫妇,妻子孙丽娜(乡村小学教师),丈夫朱敏才(外交官)。夫妇俩退休后支教乡村小学,支教十年间,他(她)们共支教了五所小学,过得也非常艰苦,有时候冬天几个月也不能洗澡,但在狭窄的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就是夫妻俩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感动中国,我最想说一句话: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篇五:
几天前,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几个小时里,我认识了:以假名:炎黄,给贫困儿童借款的张纪清;为了让从小失聪的儿子上学,当了儿子16年同桌的陶艳波……
不过,让我最感动的还是孙丽娜、朱敏才这一对夫妇。许多人以为朱敏才和孙丽娜退休后,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去度过后半年,可他们却去了贵州省遵义县中心小学进行了十年的支教。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朱敏才晚上睡觉要戴着两个口罩。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也使朱敏才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是平凡人,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领头羊,带我们走向光明的方向!
篇六:
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动,下面就跟随着我们现代语文网来领略这些人的魅力吧:
2月27日晚上,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晚会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他们中,有科学家、有老师、有医生、有警察,还有点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你我,更感动了中国!
我对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印象最深。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他们走过半个地球,退休后,却放弃回京悠闲的晚年生活,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山区条件艰苦,卫生条件差,住宿简陋。他们卧室隔壁就是厕所,臭气熏天,连睡觉都要戴上两层口罩。然而两位老人毅然决然地在这样的环境里驻足,而且不是一两天,而是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朱老师都没有回过北京,孙老师每次回家也是匆匆赶回来,因为山里的孩子是他们最美的期待最大的牵挂。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朱老师因为过于劳累,倒下了。在病床上清醒过来后,心里惦记的依然是自己的学生们。朱老师和孙老师就是“最美乡村教师”!
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老师,才有了越来越优秀的中国少年。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警察,才有了我们越来越和谐平安的家园。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中国人,才有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