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检干部五大发展理念发言稿

新高考网

五大发展理念发言稿一

各位同志:

治国理政新理念的产生,既是准确把握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结果,也是娴熟运用科学方法论的结晶。*同志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的新飞跃,而且成为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识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所蕴涵和彰显的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完整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这场深刻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今天,认识把握中国发展的大局大势,是从规律出发、弘扬唯物辩证法还是搞别的,既是一个重大的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所蕴涵和彰显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此作出了坚定而科学的回答。

深入把握“三大规律”的科学理念。认识把握规律是思考发展问题的前提。尊重规律,遵循规律,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把握,是以*同志为*的*治国理政的一大特点。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反响强烈,党内外普遍称赞,认为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念,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方法上都是正确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发展到今天,共产党执政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不创新就会死路一条,不协调就会分崩离析,不绿色就会天怒人怨,不开放就会自生自灭,不共享就会天下大乱;只有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路子,才能走出一条健康之路、富强之路、光明之路。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合目的合规律这“两合”,是因为“合目的”主要解决一个“要”或“要什么”“要得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合规律”主要解决一个“能”或“不能”的问题。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这个小康社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关系发展全局的头号课题。*同志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基于这一科学方法论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当其时、恰逢其时,实现了客观决定性与主观能动性、合目的与合规律、“要”与“能”的有机统一。

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最新成果。唯物辩证法是思考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同志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唯物辩证法主张,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对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风险叠加期的当今中国来说,在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中攻坚克难、化解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规律性认识:创新发展针对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激烈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针对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与不同区域、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注重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针对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间的突出矛盾,注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双赢;开放发展针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面临深刻变局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不高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与分配不公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解决我国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产物,凸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基本方法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新最好的发展理念。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典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思考发展问题的关键。*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伟大事业,都必须坚持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他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不会一成不变。面对新的发展实践,有些东西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发展规律,解决突出问题,刷新发展理念,实现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治。五大发展理念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成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典范。

我们党科学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运用

方法论是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是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今天,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推进*伟大事业?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给予了明确回答和鲜明示范。

彰显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是围绕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与指导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的体现。一个国家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就一刻也离不开战略思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战略思维更是不可或缺。*同志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是战略思维在发展问题上的充分彰显: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协调发展强调牢牢把握*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强调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开放发展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发展强调满足公平正义这一*的本质要求,为国家发展培育最深厚的伟力。“第一”“核心”“总体”“基本”“本质”这一系列关键词,充分展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特性和全局意义,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战略的科学谋划。

彰显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推陈出新、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潮中,谁能占据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五大发展理念是创新成果、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范本,不仅把创新放在首位,而且其他四大发展理念都体现创新、贯通创新精神。比如,协调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原则,作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诸多科学安排;绿色发展理念代表时代发展新潮流,意味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和刷新;开放发展理念着眼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内在要求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理念致力满足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包含着一系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域覆盖、逐步均衡的新探索和新要求。创新思维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中,使之相互贯通、相辅相成,使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我们时代发展的旗帜,必将指引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彰显全球思维。全球思维要求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社会信息化进程日新月异,世界越来越像一个“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各国已成为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宏阔的国际视野、世界眼光,鲜明标注“世界历史”的思域与视域,无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还是共享发展,无不深刻体现世界发展的潮流所向、脉动所在,无不体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公约数”;开放发展,则更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结论。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全球治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又是对全球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升华;既促进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良性互动,又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理念、作出新贡献。

*同志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掌握与运用,重视科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求党员干部掌握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用活用足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促进内因发生变化,丰富和改造主观世界、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

按内在联系、辩证统一的原则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

今天,我们在方法论上如何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内在联系、辩证统一的原则,运用我们党的科学思维方式,做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目标导向着眼未来,问题导向注重当下。目标就是前进方向、就是问题和矛盾解决的预期结果,目标中包含着矛盾解决的路线图、时间表;问题就是疑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中包含着矛盾解决的方案与目标。改革和发展由问题和矛盾倒逼形成,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向前推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需要我们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十三五”这个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重要窗口期,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要抓手,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各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古希腊有个神话,大英雄安泰的双脚只要触地就能吸取巨大能量、永不可战胜,双脚离地则失去力量。这启示我们,不能脱离现实国情和阶段性特征谈发展。在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依的新形势下,立足国内与放眼全球决不能彼此割裂、相互分离。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更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需要我们既以新理念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

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应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这需要我们既着眼于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应紧紧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无论是制定具体规划,还是出台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都应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平衡性。

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也是围绕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应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从深入把握“三大规律”、推进*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增强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举措,做到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图难其于易,为大其于细。只要我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就一定能转化为新的发展实践、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实现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建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小康社会!

五大发展理念发言稿二

同志们: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内在要求、必由之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以往发展观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发展,是对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的高度概括,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当代中国新的发展战略思想,是科学理念与价值理念的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革命4.0、“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而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实践,有些东西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因此,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打破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发展模式,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就成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新要求。以*同志为*的*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直指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是要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抓住发展中的薄弱处,扭住发展中的短板,制定前瞻性的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平衡性,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实现发展新进步。

其次,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突破。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境界,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思想变革。

最后,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培育发展新动力、开辟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新境界的理论指引,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有机统一的系统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对了,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就容易确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构成一个宏大的科学发展框架、严密的科学发展逻辑、务实的科学发展思路,它们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分割,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学习、掌握、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必须用系统思维的方式,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五大发展理念,解决的是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实际上就是发展的路径和目的问题。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推动着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迈向更高阶段,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能够显著推进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进程,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它需要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同时有效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使共享发展成为有质量的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发展大势,使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影响,更加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是*的本质要求和*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和奋斗目标,它注重更加公平、更加正义,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三、创新是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源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不仅被置于首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创新的空前重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针对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很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一些关键产业、关键部门的原始创新能力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我国的巨量出口中,大多数仍然是一些初级产品,“中国制造”要转变为“中国创造”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创新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大数据、云计算、工业革命4.0、“互联网+”,以及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的“再工业化”,每一步都在倒逼我国加快创新。从旧的发展方式到新的发展路径,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基点就在创新上,创新者生,不创新者死,创新必须成为中国“十三五”发展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七个方面擘画了未来实施创新发展的路线图,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制度的界限,集合成一个创新体系。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制度创新,改革攻坚克难;科技创新,推动文明进步;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复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正在成为推动创业创新浪潮的重要抓手。

四、协调、绿色和开放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要全面,就必须协调。而不协调是我国发展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均GDP也从中高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地方仍然不按规律办事,搞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甚至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与民争利,忽视民生,使得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凸显,利益结构板结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一是表现为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尽管中央政府通过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大战略,在政策上给以各种支持和优惠,但占全国国土面积60%以上的中西部地区,产出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人均收入甚至不到东部地区的1/3。二是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5亿城镇外来常住人口尚不能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表现为财富占有的不平衡、不协调。中国的贫富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基尼系数接近0.5,处于十分严重水平,且贫富差距已具有稳定性,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困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四是表现为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平衡、不协调,在物质比较充裕、人均收入迈入中高收入水平的背景下,社会不文明的现象仍大量存在,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针对上述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关键时刻,以*同志为*的*明确将“协调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顺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深刻表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底色,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绿色发展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依靠资源投入,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GDP增长,使得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空气、水、江河湖泊受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线,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不和谐、不协调。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到污染,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或严重缺水,70%的城市出现雾霾、沙尘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过去老百姓“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中,积淀了丰富的绿色发展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充满了绿色发展的哲理。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两只手的作用,特别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解决“市场失灵”。要将绿色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清洁低耗、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把环境承载力作为最为稀缺的自然要素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以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即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坚持开放发展,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作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10万亿美元门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十二五”期间中国蝉联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化率达到55%,研发投入跃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世界第一位,并实现了向资本净输出国转型的历史性跨越。开放使中国变得更强大。同样,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稳定之锚”、动力之源。因此,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的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开放的力度、推进开放的深度、扩大开放的广度,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强调双向开放,转变过去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和产品出口的对外开放方式,更多地强调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使我国从一个商品输出大国变成资本输出大国,完成从产品“走出去”到服务“走出去”,并将“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战略纳入规划中,推动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塑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充分利用金砖国家机制、上海合作组织、G20组织等,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作用,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合作,建立并倡导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实现长远发展,使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

五、共享是*的本质要求

“共享”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更是*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共享”发展写入我国的五年规划建议,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包容性发展,是平衡效率与公平前提下的发展,重心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就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共享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医疗、教育、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破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寒门学子也能安心读书,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就业创业,给每个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平等享有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让百姓确实感觉到生活富裕了,幸福感增强了。

发展为什么人、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理所当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越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要推进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的整体性贫困。这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也是共享发展的关键。

共享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民生导向,反映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终发展目的和归宿的执政理念。为此,应当全面推动落实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滞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突出问题,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最终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怎样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大学生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你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什么是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理念

大学生谈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的启示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高校如何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内容

烟草行业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