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读后有感

新高考网
  《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读后有感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张小华
  
  窃以为,获奖作品与佳作乃交集关系,故获奖者莫自诩,湮没者勿须五味杂陈。但经过诸如皇宫选美般汰选出来的金奖作品确应视之为非等闲辈,虽不敢谓之为无瑕之璧,然其可圈可点可睹可味之处委实令其卓尔不群。沈建华君主编的《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无疑为楹联人奉献了一匣琳琅美玉。
  
  该书独到之处在于其不纯粹展览美玉,且将其切磋琢磨过程展示给读者。如果以天籁人籁喻文学作品,则在数量上,人籁之作远远超过天籁之作。因此,一般情况下,一副优秀的作品,除了极少数来自心底的天然流淌,绝对离不开在原始坯子上不断打磨的过程。这个打磨过程不仅仅是学联者可以取道南山的捷径,亦是读者更全面读懂联作的关捩。该书所辟“创作心得”一栏真实地展示了作者如何获得资料、安排结构、运遣修辞、锤炼字词,深刻细致而生动形象的勾勒了楹联作品创作的思维轨迹。跟随着作者的叙述,读者既可以直观感受到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亦可以模仿“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再次,该书独到之处还在于收集了作者小传。楹联发展面貌的描述离不开楹联家的研究,127位作者生年、占籍、获奖及与各级楹联学会的关系等,简明扼要,为楹联研究者提供了信实的第一手资料。钟嗣成着《录鬼簿》记述了元明间戏曲家?散曲家的简略事迹?(www.mrnum.Com)是研究元末明初杂剧发展的重要史料,千载之后,《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未尝不会成为楹联的“录鬼簿”。
  
  网络及电脑的便利使得人们在写作中不愁典故不能顺手拈来,不愁字词不能如走马换灯,因此,砌两行对句实在易如反掌,也因此造就了当下楹联作品浩如云烟。然而大量雷同作品,大量味同嚼蜡的联作让学联人寻求可范之本时无所适从。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两宋词,精绝者约略不过五百余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以陈氏之论比之,当下楹联,精绝者亦难过五百。《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所选 442副楹联能挤进这五百者数量肯定不少。那么这442副楹联亦“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