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森绝非偶然读后感
阿伦森绝非偶然读后感
《绝非偶然》是阿伦森的个人自传,此书不仅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人生历程,也是社会心理学史和发展的记载。正如书名,阿伦森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绝非偶然。阿伦森善于把握机会,正如他自己所说:“大部分降临在我身上的好运,恰好是因为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选择了正确的职业、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结交了有益的朋友和同行。”。看完此书,也被社会心理学深深吸引,这是门研究环境、群体、文化、理念以及政策方针如何侵淫个体并影响其行动的学科。一个人的成功不排除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一个人仅靠运气远远不够,见识也十分重要,它代表抓住机遇的能力。人格和能力并非一成不变,人们能够成长并提升自我,人生可以达到至善。
家庭出身。阿伦森出生贫民区,不和谐的家庭,有隔阂的父子关系,不被大人们看好的害羞内向的笨小子。但其亲生哥哥贾森非常看好这小子,可以说在他哥哥贾森是阿伦森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在哥哥那里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比如要像君子一样从容地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打牌和人生都是如此,尽量不要抱怨。阿伦森第一次抓住机遇是在暑期在游乐场打工期间,荣升为话筒男的事。他是如何抓住这次机会的呢?阿伦森本来在不太重要的摊位上工作,但是他一直在观察扑克游戏摊位的话筒男,一遍一遍的听他吆喝,所有词句早已烂熟于心,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冷冷清清话筒男从台上走下问阿伦森能否替他当班,给了阿伦森上台表演的机会,而巧合的是碰巧被游乐场负责人碰见,而正是这一次,阿伦森得以自我肯定。
投入心理学怀抱。上高中期间,成绩功课一般,讨厌高中生活,但是在哥哥贾森的一席话触动了内心:“你真想过那种推着婴儿车,沿着雪莉大街闲逛的日子吗?”,阿伦森深深体会那不寒而粟的画面,推向自己的未来,他害怕了,不想沦落到那种境地,他开始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而之前的在游乐场荣当话筒男的经历,让阿伦森明白了新环境能够为他提供一个重塑自我的良机。高中三年因为阿伦森很害羞,同学都认为他很腼腆,这一评价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又反过来束缚了他的行为。后来阿伦森才明白,这种想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而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给了阿伦森第二个机会,进大学不久就交了第一个女朋友,很有人缘漂亮的芭芭拉,但这段关系只维持了一年半,按照阿伦森的说法,尽管两个人都深爱着对方,但却无意成为彼此的人生伴侣,于是他们分手了。大学第二年刚开始可谓艰苦,第一年凭借学校资助顺利读完,可是大二得自己交学费和住宿费,暑假打工挣的钱只够支付学费无力支付住宿费,所以常常四处找地方睡觉,还好在严冬来临之际用打工赚到的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谁也没想到,让阿伦森找到毕生兴趣所在是在一个泡妹子的一个下午,陪着一位打算深交的迷人女孩去一起上课,老师是一个心理学家马斯洛,这门学科让阿伦森着迷了,而那一刻,他失去了女孩,却找到了天堂。他被马斯洛自我实现是人类的终极目标的观点引起共鸣,马斯洛相信人们拥有成长、学习和改善自我的潜力,社会也可以变得更健康。毫无悬念,马斯洛成为了阿伦森的第二位人生导师,而阿伦森因此也有了毕生理想的雏形,阿伦森决定运用心理学的智慧和知识去改善人类的境况,而正是这种理念引导者阿伦森后续的职业生涯。
女神薇拉。有时好事就是会不断的出现。因为阿伦森找到了兴趣所在,也因此在相同的领域邂逅了自己的女神,最后也成为了阿伦森的妻子---薇拉,而巧合的是红娘正是马斯洛。深深吸引阿伦森的是薇拉的聪慧美丽,周身闪耀着一种静谧的气质。在和薇拉深入的接触中,阿伦森坚定了与她共度一生的决心。在心理学领域,阿伦森也是尝试了不同分支之后才最终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的。起初马斯洛建议他从事临床心理学,但周末从事临床相关的兼职工作后动摇了他想成为优秀临床心理学家的理想。而就在临近毕业的三周时,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卫斯理大学心理学系有一个小规模的硕士专业正和阿伦森的胃口,很快阿伦森和对方谈妥,给了阿伦森一个兼职的助教职位,还答应让薇拉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做专职研究,而随后薇拉和阿伦森也举办了婚礼。阿伦森始终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我始终认为阿伦森娶到薇拉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也能遇到我的女神。
毕生想从事的事业。是的,在找到答案之前我想每个人都要有一段路要走,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段路有多长,阿伦森在卫斯理大学可谓收获颇丰,和第三位人生导师麦克莱兰进行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同时也初为人师,并断定教学就是他毕生想从事的事业。而在卫斯理这段期间,薇拉为阿伦森生了一个儿子,薇拉很喜欢孩子,坦然说还要生好多孩子,后来证实确实如此。
发现天赋的实验之旅。卫斯理大学毕业后,阿伦森和薇拉一起迈向斯坦福大学。在这里阿伦森遇到了人生第四位导师费斯延格,从那开始接触到了失调理论,而这最终成为了阿伦森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在斯坦福大学期间薇拉又为阿伦森生下了儿子尼尔和女儿朱莉。之后的1959年阿伦森拿到了博士学位,受聘到哈佛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在这期间薇拉又为他生了第四个孩子约书亚。在哈佛期间阿伦森继续教书和从事实验研究,在哈弗待了两年后决定去明尼苏达教书。而这期间阿伦森失去了至亲,哥哥贾森因为癌症失去了生命,这对阿伦森触动很深,可以说他的哥哥贾森是他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在明尼苏达期间认识了挚友加德纳,1965年,加德纳离开明尼苏达去了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一年后在其力劝下阿伦森也过去了,在这里阿伦森写了自己的第一本着作《社会性动物》,而本书最终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在这里接触到了会心团体(T组),最后薇拉也成为了T组的领袖人物。
华丽退场。按照阿伦森的说法,人生总有最后一个全垒打,在哈儿上高三的时候,就打算寻找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度过余生,最后他们全家搬到了加州,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
人生犹如过山车。2000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不幸降临到了阿伦森身上,由于黄斑性的罕见眼科疾病导致阿伦森几乎双眼失明。大家认为他的人生可能就此终结了,可是他还记得早年哥哥贾森对他的教诲,此时绝对不能抱怨这一手烂牌,而是要尽自己所能打好这幅牌。(www.xindetihuiya.com)在此期间重新修订了三遍《社会性动物》,和同事卡罗尔塔夫里斯合写了《谁会认错》,此书于2007年出版。阿伦森晚年依然幸福,和孙子孙女间感情很深,按照阿伦森的说法,家庭成员亲密无间是偶然事件和刻意安排相互交织的结果。
之前没有认真读过任何人的自传,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有强烈的直觉想去阅读这本书。读完全书证实自己的直觉是正确的,我因此也深深的爱上了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我喜欢书里的这么一段话:“人生犹如过山车,之所以无法享受其余的路程,是因为只等待某一刻的到来,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哪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
《绝非偶然》是阿伦森的个人自传,此书不仅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人生历程,也是社会心理学史和发展的记载。正如书名,阿伦森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绝非偶然。阿伦森善于把握机会,正如他自己所说:“大部分降临在我身上的好运,恰好是因为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选择了正确的职业、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结交了有益的朋友和同行。”。看完此书,也被社会心理学深深吸引,这是门研究环境、群体、文化、理念以及政策方针如何侵淫个体并影响其行动的学科。一个人的成功不排除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一个人仅靠运气远远不够,见识也十分重要,它代表抓住机遇的能力。人格和能力并非一成不变,人们能够成长并提升自我,人生可以达到至善。
家庭出身。阿伦森出生贫民区,不和谐的家庭,有隔阂的父子关系,不被大人们看好的害羞内向的笨小子。但其亲生哥哥贾森非常看好这小子,可以说在他哥哥贾森是阿伦森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在哥哥那里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比如要像君子一样从容地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打牌和人生都是如此,尽量不要抱怨。阿伦森第一次抓住机遇是在暑期在游乐场打工期间,荣升为话筒男的事。他是如何抓住这次机会的呢?阿伦森本来在不太重要的摊位上工作,但是他一直在观察扑克游戏摊位的话筒男,一遍一遍的听他吆喝,所有词句早已烂熟于心,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冷冷清清话筒男从台上走下问阿伦森能否替他当班,给了阿伦森上台表演的机会,而巧合的是碰巧被游乐场负责人碰见,而正是这一次,阿伦森得以自我肯定。
投入心理学怀抱。上高中期间,成绩功课一般,讨厌高中生活,但是在哥哥贾森的一席话触动了内心:“你真想过那种推着婴儿车,沿着雪莉大街闲逛的日子吗?”,阿伦森深深体会那不寒而粟的画面,推向自己的未来,他害怕了,不想沦落到那种境地,他开始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而之前的在游乐场荣当话筒男的经历,让阿伦森明白了新环境能够为他提供一个重塑自我的良机。高中三年因为阿伦森很害羞,同学都认为他很腼腆,这一评价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又反过来束缚了他的行为。后来阿伦森才明白,这种想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而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给了阿伦森第二个机会,进大学不久就交了第一个女朋友,很有人缘漂亮的芭芭拉,但这段关系只维持了一年半,按照阿伦森的说法,尽管两个人都深爱着对方,但却无意成为彼此的人生伴侣,于是他们分手了。大学第二年刚开始可谓艰苦,第一年凭借学校资助顺利读完,可是大二得自己交学费和住宿费,暑假打工挣的钱只够支付学费无力支付住宿费,所以常常四处找地方睡觉,还好在严冬来临之际用打工赚到的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谁也没想到,让阿伦森找到毕生兴趣所在是在一个泡妹子的一个下午,陪着一位打算深交的迷人女孩去一起上课,老师是一个心理学家马斯洛,这门学科让阿伦森着迷了,而那一刻,他失去了女孩,却找到了天堂。他被马斯洛自我实现是人类的终极目标的观点引起共鸣,马斯洛相信人们拥有成长、学习和改善自我的潜力,社会也可以变得更健康。毫无悬念,马斯洛成为了阿伦森的第二位人生导师,而阿伦森因此也有了毕生理想的雏形,阿伦森决定运用心理学的智慧和知识去改善人类的境况,而正是这种理念引导者阿伦森后续的职业生涯。
女神薇拉。有时好事就是会不断的出现。因为阿伦森找到了兴趣所在,也因此在相同的领域邂逅了自己的女神,最后也成为了阿伦森的妻子---薇拉,而巧合的是红娘正是马斯洛。深深吸引阿伦森的是薇拉的聪慧美丽,周身闪耀着一种静谧的气质。在和薇拉深入的接触中,阿伦森坚定了与她共度一生的决心。在心理学领域,阿伦森也是尝试了不同分支之后才最终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的。起初马斯洛建议他从事临床心理学,但周末从事临床相关的兼职工作后动摇了他想成为优秀临床心理学家的理想。而就在临近毕业的三周时,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卫斯理大学心理学系有一个小规模的硕士专业正和阿伦森的胃口,很快阿伦森和对方谈妥,给了阿伦森一个兼职的助教职位,还答应让薇拉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做专职研究,而随后薇拉和阿伦森也举办了婚礼。阿伦森始终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我始终认为阿伦森娶到薇拉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也能遇到我的女神。
毕生想从事的事业。是的,在找到答案之前我想每个人都要有一段路要走,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段路有多长,阿伦森在卫斯理大学可谓收获颇丰,和第三位人生导师麦克莱兰进行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同时也初为人师,并断定教学就是他毕生想从事的事业。而在卫斯理这段期间,薇拉为阿伦森生了一个儿子,薇拉很喜欢孩子,坦然说还要生好多孩子,后来证实确实如此。
发现天赋的实验之旅。卫斯理大学毕业后,阿伦森和薇拉一起迈向斯坦福大学。在这里阿伦森遇到了人生第四位导师费斯延格,从那开始接触到了失调理论,而这最终成为了阿伦森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在斯坦福大学期间薇拉又为阿伦森生下了儿子尼尔和女儿朱莉。之后的1959年阿伦森拿到了博士学位,受聘到哈佛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在这期间薇拉又为他生了第四个孩子约书亚。在哈佛期间阿伦森继续教书和从事实验研究,在哈弗待了两年后决定去明尼苏达教书。而这期间阿伦森失去了至亲,哥哥贾森因为癌症失去了生命,这对阿伦森触动很深,可以说他的哥哥贾森是他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在明尼苏达期间认识了挚友加德纳,1965年,加德纳离开明尼苏达去了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一年后在其力劝下阿伦森也过去了,在这里阿伦森写了自己的第一本着作《社会性动物》,而本书最终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在这里接触到了会心团体(T组),最后薇拉也成为了T组的领袖人物。
华丽退场。按照阿伦森的说法,人生总有最后一个全垒打,在哈儿上高三的时候,就打算寻找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度过余生,最后他们全家搬到了加州,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
人生犹如过山车。2000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不幸降临到了阿伦森身上,由于黄斑性的罕见眼科疾病导致阿伦森几乎双眼失明。大家认为他的人生可能就此终结了,可是他还记得早年哥哥贾森对他的教诲,此时绝对不能抱怨这一手烂牌,而是要尽自己所能打好这幅牌。(www.xindetihuiya.com)在此期间重新修订了三遍《社会性动物》,和同事卡罗尔塔夫里斯合写了《谁会认错》,此书于2007年出版。阿伦森晚年依然幸福,和孙子孙女间感情很深,按照阿伦森的说法,家庭成员亲密无间是偶然事件和刻意安排相互交织的结果。
之前没有认真读过任何人的自传,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有强烈的直觉想去阅读这本书。读完全书证实自己的直觉是正确的,我因此也深深的爱上了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我喜欢书里的这么一段话:“人生犹如过山车,之所以无法享受其余的路程,是因为只等待某一刻的到来,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哪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