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总】

新高考网

2018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总】

王立彬,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7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自农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坚持每周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严格按照农场"三个一"的要求并制定脱贫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助贫困户脱贫。

第五管理区区直辖4个居民委,1143户,2771人,是友谊县三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0人,2015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后,现有贫困人口4户,8人,脱贫16户32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立彬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第五管理区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居委会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社区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管理区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农场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修区直道路3公里,维修区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室内厕所3所。得到了管理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王立彬同志带领社区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农场领导,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使管理区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联合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管理区养鸡、养鹅、养羊户逐渐增多,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对那些见人"不抬头、不说话"自卑的贫困户。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这些"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联系外出务工。通过精神扶贫,那些自卑的贫困户现在见人也热情了,一些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找到致富门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贫困户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王立彬书记与管理区"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管理区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

2018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总】

汪荣秀,中共党员,2001年2月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10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汪荣秀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汪荣秀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16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汪荣秀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汪荣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2018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总】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那么2017年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是怎样的呢,以下是unjs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积石山县,很多人知道张学财这个名字。1969年2月,张学财出生在柳沟乡上坪村下坪社一户贫困户家中,高中毕业后,去新疆挖金,到青海挖虫草,但都没有挣上钱。

1996年,张学财在省建四公司学到了从事工程建筑的本事,1999年,他从省建四公司辞职返乡,一步步发展,注册5000万元成立了甘肃伟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己越富有,越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总想为家乡做点事……”张学财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2013年6月,他筹资100万元,向积石山县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无偿注资。2014年9月,当张学财得知该县五名大学生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时,主动对他们进行帮扶,使他们圆了大学梦;2015年12月,为了积极响应县扶贫济困“光彩事业”的号召,他主动捐款100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张学财常对家人和企业管理人员说。如何做到呢?他常常思索着,2010年底,当他被推选为上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时,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张学财担任村支书后,就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只要是村里乡亲们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同时,他还团结带领本村群众栽植花椒树、修建调蓄水池、办养殖场、搞易地搬迁、劳务输转,有效改善了全村道路、饮水、住房、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由于张学财为上坪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他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看到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张学财说。

临夏州委办深入推进双联村帮扶工作

近年来州委办公室以“联村联户联民心、为民富民解民忧”为宗旨,按照“村美民富、田园风光、秀美庭院”要求,在双联帮扶点??临夏县新集镇寺湾村,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村级特色富民产业,抓好精神文明创新活动,努力帮助群众打造和谐自然美丽的新寺湾。

州委办公室在寺湾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帮助建成了村文化广场和杨舍泉沟文化广场,组建双联行动文化宣传队,帮助村里筹办歌手大奖赛,设置启动村情民情公告栏,定期表彰公布“致富带头人”“卫生先进户”“尊老爱幼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好人好事,以先进典型引领文明新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完成了寺湾村阳洼、杨舍等10个社、16公里的道路改造硬化,完成了149户危旧房改造,建成了三层框架结构、1120平方米的寺湾小学教学楼,完成了寺湾村杨家寺养殖小区建设,建成12栋双列式圈舍。

加强寺湾村布鞋加工、牛羊养殖、制香等特色产业党建,州委办公室帮助寺湾村分别建立了布鞋产业党小组和养殖产业党小组,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村级产业发展。同时,帮助建设寺湾村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将“临夏富足手工布鞋”在网店销售。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农民,不断树立群众自主创业信心,拓宽脱贫致富奔小康渠道。

临夏州直机关工委狠抓机关党建工作

去年以来,在州委的坚强领导和州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州直机关工委紧紧围绕州委“1139”总体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五大行动”和基层党建“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全州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州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机关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州委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以及《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了学习教育。并组织工委领导班子、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40多次,做到了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向各党支部发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谈治国理政》等各种学习书籍1.2万多册,各单位党组织学习3016次以上,参学62493人(次),做到党员学习全覆盖。重点培育建立了30个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各单位建立学习型党组织28个,积极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广河县完成旱作农业推广36万亩

春耕时节的广河县,连片地膜覆盖漫山遍野,组成一道壮观的风景。截至4月11日,广河县已完成旱作农业覆膜36.09万亩,占覆膜任务数的100%。其中秋覆膜5.03万亩,顶凌覆膜31.06万亩,全面完成今年旱作农业任务。

为确保完成今年省上下达的全县旱作农业种植36万亩的推广任务,广河县及早安排、精心部署,抽调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组成60多个服务小组深入各乡镇,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旱作农业覆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我州将评选表彰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近日,州委、州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临夏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工作的通知》。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在“五一”前夕评选表彰一批临夏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自2011年第二届全州劳模表彰大会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临夏州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业绩卓著、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为了彰显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崇高品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全州各族人民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建功立业。

《通知》要求,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劳动模范评选的质量和效果,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劳模评选的日常工作,承办具体事务,发挥协调服务作用。评选推荐工作一定要发扬民主,坚持原则,公开透明,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实事求是,严格程序,不搞平衡照顾,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把关,优中选优,确保把那些业绩过得硬、品行过得硬、口碑过得硬的先进模范人物评选上来。要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组织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模评选表彰活动,有重点地宣传报道一批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真正把评选和表彰劳模的过程变成发现劳模、争当劳模、宣传劳模、崇尚时尚新风的过程,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临夏州一集体三个人获省森林公安局表彰

近日,在兰州召开的全省森林公安工作会议上,我州积石山县森林公安局被省森林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称号,王胜明等3名森林公安民警被授予“个人三等功”称号。

近年来,我州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正规化队伍和平安林区建设,依法严打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在打防并举,积极作为的工作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州森林公安局被州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称号,永靖县、和政县、临夏市森林公安局被州林业局、州森林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15名森林公安民警被评为全州先进个人。

2017年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已是深夜,凤凰县检察院整栋办公楼极其静谧,但3楼一间办公室门缝中却依然散发出丝丝光线,推门一看,原来扶贫办的“唐伯”还在对扶贫资料进行整理、核实……

年过五旬 初心未改

出生于1960年的他,曾是一名乡镇干部,1995年调入凤凰县检察院工作,历任过控申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先后多次被评为州、县优秀干警,被省检察院评为档案先进个人,被县扶贫办评为扶贫先进个人,他就是凤凰县人民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唐承安,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唐伯”。

“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在即将退休的公职人员中并不少见,虽不认可但可以理解。但是,今年已是56岁的唐伯,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用他的话说就是“做事嘛,就尽力做啊!虽然好多?壳(麻烦)事,也要认真做啊!”

驻村扶贫 做到实处

从阿拉新寨到林峰毛都村,再到现在的林峰江家坪村,每个村村干部和百姓们对凤凰检察院派出“唐伯”都熟悉又信赖:“唐主任是真正的为我们村里尽心尽力,真的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村现在是看着在变......”

驻村以来,唐伯坚定扎根农村、扶贫为民的信念,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每到一个村,唐伯走遍了全村自然组,吃在农户家、歇在农户家,与村民一起聊天、干活,参加村民家里的婚丧、嫁娶、盖房等重大活动,渐渐地,这位身着检察服的老同志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如何解决喝水问题、如何发展经济项目、如何解决村级道路……扶贫的这几年,唐伯要么在村里调查落实、要么在办公室整理资料、要么就和分管副检察长在各个单位跑项目争取资金,让贫困村有了新变化。新寨村的小学换新貌,解决了3000余米的村主干渠维修工程,确保了200余户人畜的安全饮水等。唐承安,认真工作是一种习惯,而初心未改则更是难能可贵。

2017年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百姓期待,不敢有丝毫懈怠。”奚建军是区扶贫办的一名普通干部,去年8月,被选派到余兴庄办事处闫庄沟村挂职第一书记,从那天起这句话便被他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团结两委成员 强化班子建设

闫庄沟村位于榆林城区南50公里处,距办事处所在地13公里,由原常家焉、闫庄沟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个好的班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于是“新官上任”的奚建军便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把责任心、工作和带头能力强的人选入村支两委,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同时,注重村干部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的精神和中、省、市、有关文件,努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赴临近先进村子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维,增强致富能力,组成了一支团结一心,敢干实干,共谋发展的和谐班子。

干部群众一条心 稳步发展促脱贫

班子组建了,两委团结了,一个新的问题却成为了奚建军“精准扶贫”的难题:群众看他眼生,他看群众也眼生,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奚建军犯了愁。于是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总能看到他与乡亲们在农田里聊天、拉家常。群众很少见他坐在办公室里,没见他穿过皮鞋。只要有要办的事,他从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大热天还是下雨天。遇到工作忙,中午就在办公室冲碗方便面,啃个馒头。“好书记,真的是好书记、实心实意为村子谋发展呢。”现年56岁的张启志笑着告诉记者他对奚建军的印象。为了确保贫困村持续发展,奚建军摸清每家每户情况后又积极搞好调查研究,实地查看村内道路、群众住房、主导产业等基本生产生活情况,并与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具体了解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与办事处领导、两委成员、群众代表一起研究讨论贫困村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通过登门拜访老党员、老村干及困难群众,向他们征询发展之计。最后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结合村情,立足长远,为村子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打好脱贫底子 探索致富路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有见于此,奚建军利用区扶贫办项目投资160万元(闫庄沟整村推进项目80万元,常家?整村推进项目80万元),引进种羊300只,改良品种。投资64万元,新修常家?生产道路边沟2.7公里,青砖硬化闫庄沟生产道路1.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向区财政局争取资金56万元,加固淤地坝2座;迁户4.2公里,向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局等部门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力促进有关项目落实。奚建军明白让广大群众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变鱼为渔,改输血为造血”。根据自然条件和村情,奚建军决定让农民走一条种、养、结合的特色路子。拟新建淤地坝1座,预计淤地260亩,人均增加口粮田1.5亩,并可打通两山之间生产道路。结合现有坝地推广种植地膜绿豆300亩,脱毒马铃薯300亩,香谷30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对现有的羊子品种进行改良,并扩大养殖规模,形成独特的羊产业基地;发展散养鸡项目,每户发展土鸡30只。引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农民劳技培训、与招工企业建立联系网络,畅通渠道,加强信息传递,搞好服务,使劳务输出不仅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推动全村劳务输出快速发展。

10多年的扶贫工作经历造就了奚建军看似“风风火火”实则“认认真真”的性格,挂职第一书记后更让他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意义重大。付出总有回报,奚建军的努力让贫困户的困难逐个化解,发展的信心、脱贫的志向也更加坚定了。据了解,2015年,闫庄沟村脱贫41户84人,2016年兜底脱贫10户13人。奚建军默默的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着自己的“扶贫心得”。

全国两会提案关于精准扶贫最新新闻解读

最新的精准扶贫“八个一批”是什么?

汉中“八个一批”精准扶贫政策(全文)

精准扶贫“八个一批”解读最新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4篇

国家农村精准扶贫低保新政策

关于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先进材料最新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多篇】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