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最新

新高考网

读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一

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温故知新。3年前,从“新浪博客”上认识了常生龙先生,天天拜读他的博文,在先生的感染下,我坚持读书、写博。目前,自己的博客点击率近20万。近日,又读了常生龙先生著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这五把钥匙分别是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五把钥匙”是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的钥匙,指导我们在教师岗位上如何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从中总结出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勤于读书让读书写作成为习惯。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该书的作者常生龙1965年出生,曾在安徽教育系统工作了17年。40岁那一年,也就是2005年,他获评特级教师殊荣。这个时候,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每周看一本书,并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从2006年到现在,他坚持了十年时间。十年来,他阅读了500多本书,写了200万字的读书笔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给教师的5把钥匙》便是其中的精华。

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时间可以利用,晚上睡前读20-30分钟,早上起床读10分钟。每分钟读300??400字,一页书700到900字,每天可以读10页。每天至少读十页课外书,并有读书笔记,也可做旁批;周末五十页,写读书感悟。

写作是一种“再阅读”。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书评、读后感和札记。和书评、读后感相比,札记更适合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人们用来练笔。很多教师喜欢读书,但就是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写读书笔记,不妨从札记开始。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语句,就直接将其记录下来。你之所以觉得它好,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也不一定要写得很完备,两三句话,意思到了即可。这样一边记录,一边写上自己的点滴感受,一点也不累,书读完了,记录的文字也就出来了。

高效的读书方法=(阅读划线 摘抄)×已有知识。书读多了,肚子里才有货。在需要表达时就不会感到“囊中羞涩”,也不会感到语言干瘪,缺少灵性!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和写作却会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二、躬身实践做善于研究的教师

常生龙先生在书中说:在美国博士学位的证书上有一段拉丁文,其内容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由接受知识转向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养成做学问的习惯的过程。其实研究是教师平时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研究的对象包括三部分:课堂结构、学生特点、教学内容。

首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读和整合。课堂是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 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一直是课堂教学活动任务之一。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要不断经历从“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向“借题发挥”的发展过程,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递进,他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持续的改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在不同层次思维递进的关键点为学生搭设好“脚手架”,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就是教师要做好的功课之一。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特点的研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夸美纽斯说:“头脑不是等待被填满的沟壑,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点燃着火炬的引线,就是兴趣。” 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会发现,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来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的研究表明,人从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有95%都被大脑的自我系统屏蔽掉了,只有5%的信息才能被感知,并推动到认知系统,引发学习的动机。什么情况下教室里传递的学习信息容易被学生感知到呢?就是在师生关系和谐、同学之间互相关爱、整个课堂营造出一种安全无忧的氛围, 大家身心愉悦的学习时候。而这样的环境和关系,就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教师信任的基础上的。

想做一件事,就把它放在心里,一点一滴求进步,一步一步去完成。期望读上一两本书、听了几节公开课就会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质的突破是不可能的。竹子从开始生长到长成十多米高,需要五年的时间。其中前四年都在地下潜伏着,每一年仅仅生长高3厘米。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竹子所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到了第五年的时候,竹笋破土而出,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静下心来夯实基础,勤于实践、多读善写。

一个始终关注自身发展、善于研究的教师。会不断地给自己创设成长的空间,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成长的空间,包括留下消化吸收的空间、留下思考的空间、留给体验学习的空间、留下自我学习和反省的空间……并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读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二

10月,得知日理万机的常生龙老师又出了新著《给教师的5把钥匙》,书名已经足够吸引了我,当我非常荣幸地收到常老师的亲笔签名赠书时,更是爱不释手!一个学期的忙碌总没有时间让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但常常被我拿在身边做为向学生展示阅读的重要性时的样书。所以,看到有些皱痕的封面,甚是愧疚。

寒假,静下心来阅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那认真的样子,不但让自己收获了许多,还影响了在家窝着的"懒"孩子??她也不动声色地捧起书本来了!

"5把钥匙",把把有魔力,只要你将"它们"拿在手上,定能开启你想打开的每一扇大门。为何我对第四把钥匙中《反馈的重要性》更加青睐呢?请允许我先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片段。

和老乡一起吃饭,老乡请客,点了很多菜。酒足饭饱后,大家都一个劲地夸赞主人:"今天的菜点得太多了!""太丰盛了!"主人听到夸赞,自然喜上眉梢,和大家谦虚、客气着。我说:"你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有辣的,不辣的,老人吃的,小孩吃的,色香味俱全了!"主人听我说完,非常认同地说:"嗯,你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点菜时,的确是从这些方面考虑的。"主人反过来对我评价的认可,马上让我想到了常老师书中的这篇《反馈的重要性》,阅读教师的专业书籍,也能让我在生活中更有见地,实在是太妙了!

先让我们再次重温常老师在文中举的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吧: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让他们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被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都被严加批评和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都没有人收到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另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收不到任何评价。结果怎样呢?成绩最差的是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明显优于被忽略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

这个实验非常清晰地告诉了我们,反馈(而且是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不是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完一个单元,全班进行单元知识检测。上午刚检测完,下午就会有学生问你:"老师,什么时候评讲试卷?""老师,我打了多少分?"如果你因为别的事情耽搁了,第二天还没把试卷批改出来,你在跟学生解释的时候,是不是收到了学生失望的眼神?还有,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时,他并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在期待着你对他回答的答案做出反馈和评价。以上种种表象,都说明每一个人非常在乎自己的表现,对反馈和评价充满期待,中肯的评价是他对学习再次产生动机的推动力。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学生的迫切心情了,就会耐心地告诉学生:"不急,下午还改不出试卷,明天就会有结果了!"而不是不耐烦或不置可否地回应学生;我们也会克服重重困难,即使把试卷带回家,熬夜也愿意,一心只想把试卷早点批改完,不要让学生期盼太久。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有这样的老师教,这门功课学生一定学得好,有兴趣学。

常老师在文中告诉我们,描述性的反馈比分数更能激励学生。我对这个观点的感触更为深刻。

每每在听老师上公开课时,我们常常会单一地从老师的课堂反馈和评价语就大致可以对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有的老师在学生发言后除了对学生说"你太棒了""回答得真好""表扬你"之类的笼统、模糊性的反馈评价外,再没有别的实质性反馈评价语了。而有的老师却会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和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智慧地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学习的状况具体地给予反馈评价或指出改进的方向。如评价学生朗读时用"你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悲伤"来代替"你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评价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用"你找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代替"你概括得很全面";评价学生表演动作词"踮起脚尖"用"你让自己有点站不稳并伸长脖子来表现‘踮’的动作,非常形象"代替"你演得真好"……常老师在文中说的"你的解释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主要观点。我要提醒你一点,想想第三句话,看看能否用更好的表述来支持你的论点"比"你回答得不错"要具体得多,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更清晰更有指导性了。

我们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一个简单的分数对学生留下的印象和发挥的作用虽然比不做任何反馈要强得多,但是,如果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更加用心一点地关注学生的作业,多用一个符号(一面小旗、一个笑脸等)向学生传递你对他作业的称赞;或多写一两个字("粗心了"、"有进步"、"加油"等)告诉学生你对他的期望……学生得到的激励、产生的效果又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反馈,及时的反馈,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实质性反馈,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谢谢常老师!

读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三

老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信每个老师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同一个老师随着年龄经历的变化答案也会出现变化。

最近读了船长(上海虹口教育局常生龙局长)的《送给教师的五把钥匙》后,再次想到这个问题“老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船长送给广大教师五把开启职业之门的钥匙,它们分别是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掐指算来认识船长近5年,天天拜读他的博文,深知船长这本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自己多年学习的感悟、经历的总结、经验的分享和自我心态剖析的结果。他本人就是率先打开智慧教育之门的人,是广大教师的领航人。

书读完了,迟迟不敢动手写这篇读后感,因为自己觉得一篇简单的拙文不能体现船长高瞻远瞩的教育观念、不断进取的学习历程、呵护儿童的慈悲心怀、敬畏学习规律的工作方式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提笔写下这篇题为“让读书引领学习,开智慧教育之门”的拙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关于五把钥匙心得体会4篇,五把钥匙心得体会范文

五把钥匙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把钥匙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篇

五把钥匙心得体会,五把钥匙心得体会3篇

教师学习五把钥匙心得体会

最新学习五把钥匙心得体会

学习五把钥匙心得体会范文

五把钥匙心得体会精选5篇

精选五把钥匙心得体会

学习五把钥匙心得体会20篇范文

精选学习五把钥匙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