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李保国事迹报告会

新高考网

【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1】

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做好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2024年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李保国事迹报告会

巍巍太行,猎猎风旗。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今年2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分别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集中报道了李保国教授30多年如一日、用科技帮助太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河北省委作出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这次河北省委书记又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向李保国学习什么?

向李保国学习,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对党忠诚、对群众忠诚,根本要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30多年来,李保国把个人融入到带领群众发展,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河北太行山所有山区县,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始终对党忠诚、忠于使命,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向李保国学习,就要学习他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而太行山区是河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李保国扎根太行,致力于技术扶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先后完成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把精准脱贫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全省310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

向李保国学习,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太行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存条件较差、社会事业滞后,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李保国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立志做“太行新愚公”,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单是山区土质治理,他就和他的团队整整研究了十几年,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把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向李保国学习,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人活着要有价值,有人重于泰山,有人轻于鸿毛。人的价值须以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大小来体现。李保国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化为自己的信念动力,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积极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巍巍太行,“愚公”情深。花开无声,芬芳传遍原野;春风无形,绿影铺满大地……

【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2】

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李保国扎根太行深山,每年“务农”200余天,把自己的技术传播给太行山区的人们。而期间,他在学校里的课程一节也没有落下。

10万余农民脱贫、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这或许是李保国留给大家最后的数字,但是这种“愚公移山”式的精神,却改变了太行山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事件

李保国突发心脏病逝世省委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昨日(11日)记者与河北农业大学宣传部取得联系,一名负责人表示,4月9日晚,李保国从石家庄开完会回到保定的家中,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加上严重的冠心病心绞痛,次日凌晨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30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林栽培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除教学外,李保国更多的时间则是扎根在太行深山,带领当地群众发展板栗、苹果、薄皮核桃等产业,实现增收28.5亿元,帮助10万群众脱贫致富。上述负责人介绍,说起李保国,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帮助邢台西部山区培育出的前南峪板栗、富岗苹果、绿岭薄皮核桃却被大众所熟知。

4月10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作出批示。

赵克志在批示中说,李保国同志不幸逝世,感到十分悲痛,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逝,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故事

生前4个月他只在家待了10天

说起李保国对待工作的劲头,河北农业大学宣传部提供的一份资料用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来体现。

据了解,在李保国去世前的这4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也只休息了一天。期间,他先后6次前往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中央统战部旧址),制定生态观光产业规划,并对规划实施各个阶段诸如基地道路施工、基地土地治理等进行监督指导。先后4次到平山葫芦峪科技开发公司,指导果树冬季修剪,园地春季管理,指导研究生实习,布设科研课题研究实验内容;先后6次到邢台岗底和前南峪指导生产;先后5次前往邢台绿岭果业公司指导生产;先后4次前往邢台南和县指导当地红树莓产业发展。

邢台市内丘县、邢台县、南和县,保定市阜平县、易县,张家口市赤城县,承德市滦平县、承德县,石家庄市行唐县,唐山市滦县、秦皇岛市青龙县……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李保国几乎走遍了河北省各个山区县。

就在去世前的两天,李保国还在石家庄北方大厦主持了2014-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3个项目的验收会。4月9日晚,一身疲惫的李保国回到家中,甚至都没能和自己的妻儿告别,就撒手人寰。

“放在人群中,就像个老农民”

昨日,记者与邢台内丘岗底村村民梁国军取得联系,他和李保国有着将近20年的交情。“1997年,我们这发大水后,李老师就来到村里,经过和大家协商,确定要以种苹果树的方式帮助村里脱贫。”

梁国军说,李保国刚到村里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就带着妻子住在村委会的平房里,冬天连暖气都没有。“一大早就揣上两个馒头带瓶水,去地里干活了。”

当时村里的苹果品相不好,李保国就提出用纸袋包裹的方式,来增加外观质量。可现实情况是,村里的人均收入比较低下,很难再有钱购买纸袋。于是,李保国自掏腰包,帮村民买来了纸袋。提起对李保国的印象,梁国军说,非常朴实,就像是个“老农民”。“记得他第一次开车来村里时,穿得就跟农民似的,很多人都错把司机当成李老师了。”“最初的几年,李老师几乎每年都在村里待200多天,就连他的儿子也被接到内丘县上学。”梁国军说,从最初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到如今村里90%以上的收入都是靠着苹果树,果园也由原来的200余亩,被开垦到现在的3500余亩。“村里还成立了河北富岗集团,苹果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了产业。”梁国军说。

不计较个人得失心系农民是否盈利

今年33岁的李迎超是李保国的硕士生,得知老师病逝后,他一直难以接受。

李迎超告诉记者,李保国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心系村民能否致富。“这30多年里,李老师虽然帮助太行山区打造出了这么多品牌项目,但唯一的收入就是自己的工资。”

李迎超回忆说,每年李保国都会在果树最关键的时候,去往各个山区对农民进行培训。其中有一年,李保国因有事没能及时到村里去,不少村民便打来电话询问。“后来我听李老师说,当他听到村民询问他为啥没来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当下就说第二天会去。”结果第二天,李保国真得开着自己的车去了邢台,直到过了果树养殖的关键期才离开。“他就怕村民种不好,影响了一年的收入。”

就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李保国还一直待在邢台的红树莓基地。“当时他的脸色很不好,可是当有村民过来询问种植专业问题的时候,精气神儿依旧特别高,但是后来在回保定的路上,还是累得睡着了。”李迎超说。

进展

今日将为李保国举行追悼会

“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很多村民都哭了。”昨日,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哽咽着说,自己正在赶往保定的路上,希望能够最后看一眼李保国老师。

在得知李保国逝世的消息后,前南峪村、岗底村等西部山区的村民,都非常悲痛。梁国军告诉记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村里自发组织了悼念仪式,邢台市政府、内丘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以及村民纷纷前来为李保国进行悼念。“大约有500余名村民从不同的村里赶来,我们能够住上楼房,生活得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李保国老师的帮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梁国军说。

据河北农业大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北农业大学已经成立治丧委员会,根据安排,李保国同志追悼会将于4月12日10时在保定殡仪馆举行。

【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3】

“李老师,你可算来了。”1月27日上午,邢台内丘县岗底村,李保国刚到苹果园里,就有村民急切地围了上来。“去枝就留厥,剪枝拉下垂。像这棵树,凡是往上长、往起抬的枝,超过40厘米一概不要。现在不舍得剪,以后就会长成大锅盖,影响采光……”李保国一手持剪刀,一手拿锯子,手起枝落,动作娴熟。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围在他身旁的农民们纷纷点头,笑声不断。

穿着随意、皮肤黝黑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站在村民中间,陌生人很难看出他就是教授。然而这个“农民教授”却被太行山里的村民誉为山区的“科技财神”。

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30多年来,他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技术,帮农民增收35亿元,带动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

响应学校号召三十年前扎根太行山

李保国198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椅子还没坐热,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和安建昌、于宗周教授一起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

当时的太行山,水旱灾频繁,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区人均收入不足50元,十分贫困。

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浆水镇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

如果能把这里治理好,其他山区也就有希望了。前南峪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树木存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厚活土层,土从何来,如何保证加厚的土层不被雨水冲蚀,一个个难题在白天的翻山越岭中,在夜晚柴油灯的陪伴中不断得到解决。

1981年开始尝试,1986年爆破整地技术基本形成。四年后,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终于破壳而出。

科学指导造林140万亩荒山穿上绿衣

第一次到前南峪建滩队指导苹果管理,年轻的李保国遭到了质疑。

队长郑津玉问道:“你多大了?”李保国说:“我58年生人。”郑津玉说:“我56年就开始管苹果了,我们这儿来的教授多了。”

李保国说:“给我一百棵树。”在队员们疑惑的目光里,冬天下着大雪,李保国开始修剪自己的果树。

一年下来,李保国的果树长得最旺、果子个头最大、果形最好看、总产最高,来买苹果的都先买李保国树上的。

队员们对这个年轻人彻底服了,纷纷来找他取经。

1992年,市场上苹果卖三四毛一斤,而前南峪的苹果卖到两块五一斤。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1996年,50年一遇的暴雨重创邢台西部山区,前南峪村却青葱依旧。乡亲们说,是李保国传授的治山方法救了前南峪。

在李保国的“两聚”造林理论指导下,太行山140万亩荒山由秃转绿。为此,他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林业十大先进人物等荣誉……他说,最得意的还是为太行山生态环境改善出了一份力。

30多年里,李保国出版过不少专著、论文,但他说,自己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并且还要继续写下去。

128道工序种出“天价”富岗苹果

过去,深锁山峦中的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是一个贫困村;现在,村内约有1/3的村民住上洋楼。

村支书杨双牛是全国劳模、党的十六大代表,他说:“我们能有今天全凭李保国老师,连我这个十六大代表,也是凭李老师得来的,在村民眼中,李老师就是我们的科技财神。”

1996年8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岗底村180多亩河滩被冲成乱石滩,冲毁几百亩梯田。灾后第3天,李保国随科技救灾团来到岗底村,杨双牛一面流泪一面不忘招待李保国,“我们岗底苹果好吃,吃吧吃吧!”李保国看着手里干巴巴的小黑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给杨双牛留下电话,“你要是愿意,我们把苹果做起来。”敢想敢干的杨双牛只用两个星期就修通了山路,马上拨通了李保国的电话。

以前,岗底村大部分山上都种着树,可分布不合理;也曾种过苹果树,但是果实常生黑锈病,村民剪枝不到位,土地多年施化肥板结。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种植方式。

但不少村民却心存疑虑,第一年仅16户愿意按李保国的办法种果树。他首先从消除苹果树轮纹病开始,给果树剪枝,将农家肥替代化肥。到第二年开春,苹果花开了,李保国又指导疏花;到结果,又教村民疏果。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苹果套袋、去袋、转果……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在李保国手里诞生了。

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的富岗苹果,很快出了名。

1997年,该村注册了河北第一个苹果商标“富岗牌”。1999年昆明世博会银奖,2011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的岗底村民,如今达2.9万元。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到太行山和燕山11个县(市)369个村,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过去的“岗底村”,如今的“富岗山庄”彻底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30多年行走他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前南峪村、岗底村、葫芦峪,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在太行山上,李保国用自己的30多年,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

30多年来,李保国示范推广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许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腰包鼓起来。

李保国的故事已走进千千万万山区村民的心里。在前南峪村,记者看到村里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一共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在许许多多村民的家常用语中,说起他的名字已像身边的亲人一样亲切自然。“你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你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12月16日,李保国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

30多年扎根基层,倾情奉献,用责任和担当,用科技和知识,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让许多地方的农民摘掉了“穷帽”。如今,“李老师”这个称呼在许多村民口中叫得那么亲切,他这个出身农民家庭的林业教授也成为群众的良师挚友。

李保国心得体会,有关李保国心得体会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3篇

机关干部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保国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秀篇

优秀党员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最新

关于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学习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