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新高考网

【篇一】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篇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以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实时转变教育思想,以全新的人才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配合国家人才战略。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科学构建以提高数学实践能力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要以全班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力求巩固好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强化实践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一)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欲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真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从“感知→表象→思维→记忆”方向转换,提高数学认知效率,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培养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二)为学生营造参与数学学习平台

老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上存在着差异的学生,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主动发展的前提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学生数学新知识的基础及能力的起点如何,科学地预想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思维信息,给予他们讨论、交流及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数学成功经验。

(三)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新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数学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外,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数学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予以及时表扬;引导学生从失败中寻找成功因素,哪怕是一点点,都要予以鼓励,从而保护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果要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其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对数学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理性的活动,数学的思维来自于学生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它根本无法靠教师传授知识或方法的形式来代替。而经过学生自己思考所发现的知识,就必然会经历过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后才能把它嵌进知识的认知结构中,也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与此同时,还可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实践证明: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教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独立思考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认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

三、加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四、活化作业设计,放飞学生潜能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就必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通过选择性、趣味性、拓展性的教学策略,改革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实践表明,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诫告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作业缺乏家长的指导,就单纯布置些计算类比较死板的题型,或干脆就不布置作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总之,要想发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师就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教师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