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汇总

新高考网

观2017最新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一

“各级纪委也要解决好‘灯下黑’的问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呢?这个问题也要探索解决。”*多次给纪检监察干部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何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也是纪委必须回答的问题。

今晚将与大家见面的三集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委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坚决行动。片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细节与故事?一起来看??

和《永远在路上》相比有什么区别和新亮点?

都是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连宣传片的画风都保持一致,那你肯定好奇:和前不久播出的《永远在路上》相比,《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新亮点?

《永远在路上》八集全面讲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行动和成效,而《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门从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这个角度,讲述十八大以来纪委系统是怎么防止“灯下黑”、“清理门户”的。

这是内容上的最大亮点。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有不少故事与细节值得关注。

片中将看到中央纪委机关管理涉案款物的场景,介绍中央纪委管理涉案款物的工作流程。自然你会看到不少涉案材料,包括书证、物证以及涉案款物等。

你可能想知道,纪委对待违纪违法的干部,怎么帮他们实现思想改造和教育转化???带他们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鼓励他们主动认错、交代问题,真心向党忏悔。片中将出现纪委执纪审查现场实拍镜头,看看中央纪委的同志是怎么和违纪纪检干部谈话的。

你还可以从片中了解到中央纪委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及其细节。片中点名道姓提到了中央纪委机关的违纪违法干部,以及纪检监察系统其他一些违纪干部。不少人都面对镜头作出深刻忏悔。

都有哪些落马纪检干部接受采访?

专题片11月初开始正式拍摄,两个月拍摄完成。摄制组先后赴15个省(区、市),采访了3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拍摄了10多个案件。除了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还有一些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而被追责的纪检监察干部也接受了采访。

专题片里出现的案例主要以中央纪委机关的案例为主,多数都是中央纪委机关被查处的干部,比如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中央纪委法规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曹立新,等等。再加上地方纪检监察系统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广东省政协原*、纪委原书记朱明国案,山西省纪委原书记金道铭案,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沈佳案,以及天津市纪委信访室原副主任刘忠案等。

专题片对社会最震撼的警醒在哪里?

《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同一套制作班底,问起拍摄感受,具体参与这两部专题片拍摄工作的中央纪委宣传部干部聂义峰说,这部专题片的拍摄还是有些不同以往的特殊感受。

面对《永远在路上》里的落马领导干部,拍摄者更多是以记录者的身份。但《打铁还需自身硬》里的落马纪检干部,很多都是拍摄者自己以前的同事,大家曾经都在一个大楼里工作。

“那些局级、处级干部,以前食堂里经常见,不认识也面熟。”聂义峰说。

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是十八大之后中央纪委机关首个被调查的厅局级领导干部。昔日老同事,今日阶下囚。这样的巨大反差,给人的震撼也是巨大的。

“‘进去’的这些干部,前后变化太大,整个人的精气神全没了。”不少拍摄者都感慨万千,醒悟后的那种后悔,真真是“痛到了骨子里”。向组织忏悔的时候,这些落马纪检干部几乎人人都悲伤掩面、痛哭流涕。他们对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的剖析,发人深省,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专题片中一个个鲜活案例说明,纪委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干部也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执纪者必须受到更严格的纪律要求,监督者必须受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坚决防止“灯下黑”。相信通过这部片子,全社会都能感受到纪委加强自我监督、以担当诠释忠诚的态度和决心。

观2017最新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二

中国梦的本质是强国梦,强国梦的基础是人才梦,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拥有一支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足以完成教书传知,育人感人之重任的师资队伍。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个人的习惯多半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这习惯一旦形成了,就很可能影响到他的一生。可以说,小学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更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以更多的现象化教育,使之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自觉地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习惯,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德育为先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必要性,所以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知识与见识

在成长学生的求知欲极强并有多元化的趋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见识,才能尽最大的可能与极大的限度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10倍,多20倍,才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化水平和渊博知识,还必须懂得择其精,释其妙。也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当今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也只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所以二十几年来,我的家里一定订有一份报纸,每次看完,我都会分门别类剪贴下来,还配上一些文字说明,碰到相关的知识时,我就会从这些摘录本上找出来与学生共享。同时还与图书馆交上朋友,平时有空总会借上一、两本书看看,不断充实自己。如刘墉的《对新新人类的培养》、傅佩荣的《道德经》等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

我觉得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诚心悦服地跟你学。学中还要坚持以德统学,认真实践,随时完善,使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及时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学生中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形象,才能始终赢得学生的喜爱。如学生刚开始会QQ,我就利用这个网络新天地,建立班级Q群和家长群,每天让班长把作业及校园信息发布在群里,有什么问题也和家长在群里交流,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我还开博客,发表一些育儿心得及学习经验的文章,与家长及孩子们共同分享;与孩子们建立微信朋友圈,上传风土人情及家乡美食特产图片,让孩子们及时快捷了解课外相关知识。教师跟得上形势,也与孩子们缩短了距离,更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二、以真挚的爱心感染学生

学生是教师的一个天地,要做个学生喜欢的教师,首要就是具备对学生的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体,因此可以说,教师所进行的正是生命的工程之一,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生、淡漠差生的毛病。其实,对于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后进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答题当场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他们知难而进。真诚地对待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更要宽容、善待,一视同仁。例如,我所教的班中,有一位叫福涛的同学,平时作业完成后总喜欢往游戏厅里钻,我针对他活泼好动,喜欢小制作的特点,让他担任班中“航模小组”的组长,每当假日完成作业后,他总组织同学搞一些小创作,如利用废旧的电话机,改装成一辆很漂亮的小战车,受到同学的夸奖,还获得学校评比二等奖。由于把时间都花在制作上,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游戏厅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这就是爱心的感染。

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学生面前,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先求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良师”形象的成立,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我的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亲近可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无压抑、无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了。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双边活动就能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三、以对事业理想追求的心态来履行职业

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把职业当饭碗看待,就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一颗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扑在学生的身上,以真诚友爱之舟渡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那样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其身份的特殊性,以榜样的作用去影响他们,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看见教室的地面有纸屑,我会捡起来;学生帮发作业本,我会向他道谢;学生向我问好,我会微笑向他回礼。我经常通过身边的细节,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举止文明的人。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尊重同学;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多体谅他们的辛苦,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他们分忧。每周,我要求学生至少要做两件家务事,然后记录在周记里,并让家长签名交上来,每学月小结一次,对那些实实在在有帮家长做家务事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以此激励他们多劳动,多体会父母抚养的辛苦。班里有一位叫刘佳妮的同学,在家里是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当第一次接到要做家务事的任务后,竟在家里大闹一场,就是因为“找不到”家务事可做,我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放手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洗红领巾、扫地到洗碗,该生慢慢地学会了自理,学会了替父母分忧。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爱心,还要细心,关注身边的小事,关注细节,还要持之以恒,这都需要教师要以对事业理想的追求的心态来履行这份职业。

新时期提出的“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教育质量优劣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都知道,《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老夫子的话是颇有见识的。从古至今,榜样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的传播者,是我们早日实现强国梦的中坚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荣称号的教师们,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教育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观2017最新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三

*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发人深省。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句中国传统白话,人们常挂嘴边;如果文雅一点,可以换句孔子之言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倘若说得再具体一点,则可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所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凡此皆一个意思,讲的是官员自身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舌华录》十五卷记:明人左英纶在示儿一文中叮嘱子女说:“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拒贿赂赃钱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其意为:大丈夫在权贵门前不腿软,任谏官敢于直言,做史官秉笔直书,拒受贿赂赃款态度坚决,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绝不轻信。左英纶历任知县、知府,为人正直,居官有节,几次调迁,百姓均用万民伞相送。左英纶一生为官,能得善终,全身而退,全靠这“五硬”心得。这“五硬”哪个都重要,但尤以“心硬”为最,假使其他几硬力不从心、难有作为,只要还保持一个“心硬”,虽做不了干练能吏,至少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名节不亏。

今日而论,党员干部肩负重任,团结带领人民沿着*阔步前进,也必须做到“五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学习过硬,形象过硬。

思想过硬,就是坚持理论自信,自觉用*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自己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与*保持一致,毫不懈怠,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仰毫不动摇,沿着*前进的信念坚定不移。

作风过硬,就是思想作风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风高效、务实,拼搏进取;生活作风严肃端正,健康向上。远离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作风,杜绝哗众取宠形式主义作风,警惕奢侈腐化的享乐主义作风,不当官老爷,不当败家子。

能力过硬,就是想干、会干、能干、善干,是行家里手,有克服困难、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能力,有卧薪尝胆、带领群众实现奋斗目标的能力,有与时俱进、掌控全局的能力。放在哪里都胜任工作,干什么都让组织放心。

学习过硬,就是勤于学习,挤时间学习,把学习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善于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科学;做学习的模范,当学习的标兵,成为学习的带头人。

形象过硬,就是用权上不私不滥,钱财上不贪不占,作风上不吹不拍,女色上不淫不乱,坐在台上敢说硬话率先垂范,走在路上身正心安不怕人指指点点,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廉政形象好,群众威信高,让人服气敬佩。

有了这“五硬”,党员干部就可以振臂一呼“向我看齐,我乃榜样”,而不怕“台上我说人,台下人说我”;就能理直气壮地与腐败背道而驰,以清廉形象示人;就能大刀阔斧地兴利除害,整肃官僚主义作风;就能高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多出优秀政绩;就能带出过硬队伍,造就洁净氛围,做到风清气正。这样过硬的党员干部多了,风气的扭转,积弊的清除,信心的重树,自会日见成效;美丽中国的问世,小康社会的建成,便会水到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就会如期而至。

打铁还需自身硬。愿这句话成为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纪检干部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

反腐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视频观后感

基层党员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集观后感

中纪委反腐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20篇

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三集观后感多篇

电视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二集观后感

教师党员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范文

中纪委第二波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

党员组织观看第二波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