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英文版解读(二)

新高考网

二、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去年11月,*在视察山东一周年之际,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和科学指导。根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的部署要求,今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201x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山东实际提出的,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完成。

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努力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必须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扎实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发挥好青岛龙头作用,提高济南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济莱协作区加快建设,鼓励鲁北滨海地区发展先进的重化工业,落实好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政策。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大革命老区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市民化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规划“多规合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游城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我省与周边省市共同发展。精心编制我省“十三五”规划。

必须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鲁南快速铁路,加快石济客专、青连城际等8条铁路建设进度。启动建设济青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加快建设济南至东营等15条高速公路。争取青岛新机场、菏泽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基本完成日照机场主体工程。推进济南和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争取内蒙古上海庙、陕西榆横至我省输电通道开工建设。实施好南水北调续建配套、雨洪资源利用、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工程。

三、以攻坚克难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按照中央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一,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公布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行政权力清单基础上,制定推行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减少价格管制,完善山东价格指数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启动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参股控股公司治理结构。设立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第二,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等办法,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制定家庭农场基本标准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监管办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发展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途径,逐步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对人口、经济和非农就业达到镇或城市标准的地区,逐步纳入城镇化管理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有序推动乡镇改街道和撤县设市。深入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第三,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坚持不懈地推进同工同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公平待遇问题。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指导,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调整工资标准,优化薪酬结构,在县以下机关全面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人员工作补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行第三方独立评价。探索划分省与市县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在教育、卫生、交通运输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先行先试。继续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清理规范干部多占住房和集资建购房等问题。省市县分步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第四,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减少和取消财政对竞争性行业的直接补助,探索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财政支持方式。继续发展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做好地方政府债务转化,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大力发展多元股本投资,鼓励各类机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探索特许经营及多样化的项目融资办法。推进民间融资机构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普惠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稳步发展齐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和其他私募市场,审慎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试点。选择若干市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加快农信社改革步伐。协调推进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全面落实监管责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五,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大力推进评价、监督制度改革。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注重培育学生的政治觉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启动高等教育重点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开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办学。改进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实现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城乡全覆盖,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四、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

全省经济工作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必须提升发展标杆,努力在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必须提升工作标准,努力做到站位高、谋事深、要求严;必须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于担当、锐意进取。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增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积极应对干旱等各种不利气候,千方百计夺取农业丰收。加快形成千亿斤粮食产能,实施好粮食高产创建、“渤海粮仓”科技工程和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及畜牧业,加快“海上粮仓”建设。抓好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加快种业创新,实施小麦、玉米双高产工程。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抓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整体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落实好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启动工业强基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跨界融合,培育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业态。继续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稳妥推进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或转产。进一步加强“好品山东”网络营销。运用“敲开核桃”的方式,对服务业进行解剖分析,支持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和社区家政,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知识产权评估等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好客山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产业、新材料、海洋开发、基因工程、节水灌溉、清洁燃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努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调动高校、研究机构和各个领域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项目同实际生产对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联结通道。努力实现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新突破,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的同时,增加其文化元素的价值,使创新成果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注重主导资源配置向注重市场监管和平台建设转变,从选拔式、分配式扶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资助转变。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健全对人才的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获得合理合法回报,使做出创新贡献的人“名利双收”。

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严格执行逐步加严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超低排放技术推广、建筑扬尘整治、加油站清理整顿等工作,继续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力度。深入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着力解决污水直排环境问题,省控重点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继续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设区城市全部建成餐厨废物处理和利用设施。加大植树造林、荒山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林木覆盖率。

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着力用好以下政策工具:一是打破行政垄断。政府要把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是广泛开展行业对标挖潜活动,加快缩小与国内外标杆企业的差距。三是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尊重各类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对他们要相敬如宾,热情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实施好创业创新工程,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提高青年人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五是大力推进标准建设,积极探索“山东标准”,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创造更多山东品牌。六是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扎实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问题。七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完善“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机制,推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利用,提高各类土地使用效率。八是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支持各类投资者公平参与并购,实现企业再生和产业升级。

五、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是促进改革和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必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韩、中澳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机遇,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胶东半岛要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鲁北地区要积极参与首都经济圈建设,鲁南地区要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鲁西地区要加强与中部省份的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全省都要高度重视“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支持和引导好县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草根企业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开展跨国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快提升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竞争力。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进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推行主题招商,引导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引资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以项目为中心转化为以人才和人才团队为重点,把“给优惠政策”转变为“搭创业平台”,从建设开发园区过渡到创造国际水准的工作环境。完善境外投资布局,推进境外合作园区建设,优化外派劳务结构,加快建设对外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增强国别和地区风险意识,做好市场风险评估预警,提高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学习和尊重当地的法律、政策、文化、习俗,要特别注意投资地的人口就业和环境保护,真正实现多方面的互利共赢。

推进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方面对外开放。加快外事工作转型发展,强化为基层、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服务。统筹谋划和推进全省对外交往活动,在省市友城框架下推动县级友城结好。组织好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与兄弟省区市的务实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抓好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成果的跟踪督查,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签约项目顺利落地,尽早发挥效益。

潜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投诉求助处理和督办机制。完善口岸管理体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投资审批、外汇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障碍。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试验成果,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青岛自由贸易港区申建工作。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