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扶贫有什么政策,内蒙古扶贫政策解读

新高考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面对硬任务,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怎么干”牵动公众神经。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还需要哪些精准之策?扶贫过程中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一起来听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怎么说。

用监管力戒形式主义

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2012年底,我国有贫困人口9899万人,到2017年底剩余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5年来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减少了2/3以上。有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第一次实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预计2017年还会有100个左右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数字亮眼背后,是给力的政策供给,也凝聚着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心血。但也要看到,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数字脱贫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更是把脱贫工作“文件化”“会议化”“表格化”,甚至在考核评估中弄虚作假……这些都将影响总体目标的达成。

在现有的评估考核体系下,为何会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不少委员和专家表示,当前脱贫考核过多过滥,精准扶贫异化成为“精准填表”,无法精准量化或核实的“数字”变成了“数字造假”,“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

全国政协委员张周平建议改革考核方式,为扶贫考核“瘦身”。“通过减少填表报数、减少考核频次、取消不必要的考核,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注重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的结合,防止‘一考定终身’。同时,强化考核的统筹整合,增加对脱贫人口返贫情况考核,针对摘帽县、退出村、脱贫户提出后续扶持政策,从而提升脱贫质量。”张周平说。

“如果仅依靠政府监管,成本高、难度大、漏洞多,因此监管过程中发扬民主十分必要。”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建议,扶贫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承担扶贫项目的责任人和被扶贫的对象,都应该深度介入监管,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话语权和畅通参与评价的通道。

从“漫灌”到“滴灌”,精准扶贫工作的动态监管是一个难题。不少专家建议通过互联网建立扶贫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定期更新信息,扶贫工作部门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贫困地区、贫困户的信息,及时分析致贫原因,提出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同时帮助扶贫工作部门及时了解扶贫资金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和不足,持续完善相关扶贫政策。”张周平说。

给产业扶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贫困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社会资本、技术以及优秀人才相对匮乏,如果仅依靠政府项目支持缺乏可持续性,拔除穷根还得靠发展产业。

但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产业扶贫之路应该怎么走?依托“互联网+”是一条靠谱的路子。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8945.4亿元,农村网店带动就业人数逾2000万。

“互联网+”赋能,让农村产业发展不再受地域限制,也能一定程度上摆脱发展条件的限制。甘肃省陇南市的经验值得借鉴:陇南盛产核桃、油橄榄、花椒等农产品,但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让特产长期以来走不出大山,形成了“富饶的贫困”。截至底,陇南的贫困发生率超过20%,是甘肃省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近两年来,陇南坚决走电商发展之路,大力扶持相关产业链发展,优质的农产品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大山的馈赠”。目前,陇南以销售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网店超过1万家,带动了15万余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电商扶贫创业不仅拓宽了当地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的销售渠道,还提升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张周平说,陇南的发展之路正可为广大深度贫困地区所借鉴。

要让农村电商真正火起来,就要下大力气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张周平认为,这是政府要着力的地方,即建设和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相关道路、电信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加速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自建物流分拣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降低单件包裹的配送成本。同时,建立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生鲜农产品转运效率,降低损失率。”张周平说。

霍学喜认为,除了把产品卖出去,互联网能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它能加深农民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在生产决策、经营决策过程中准确获取市场信息,进行合理和低风险的决策;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会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理念、人际关系、交流方式,“这无疑会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内生性的发展动力。”

把群众的精气神扶起来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扶贫过程中不仅要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让他们“敢想敢干”,更要让他们“能干会干”。民主党派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农工党青海省委培育贫困群众专项技能的扶贫举措让张周平印象深刻。

2013年起,农工党在青海省湟中县泥麻隆村和卡阳村开展定点帮扶,调动党内外专家资源,先后协调投入3000多万元,通过召开药材种植大户现场观摩会和中藏药材技术讲座,向贫困群众传授中藏药育苗栽培、除草施肥等种植技术,扶植以中藏药材规模化种植为主的产业,共培训人员300多人次,指导农民种植药材3万多亩,带动全省种植面积10.2万亩。“摆脱贫困需要智慧,既要送温暖,更要送技术、送信心,让看得见的脱贫致富效果促进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张周平说。

要想扶起贫困群众的“志”,身处脱贫一线的地方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有决心和志向,才能带动贫困群众一起“志在必得”。调研中,霍学喜给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点了赞”。镇安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深度贫困县,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镇安县配备了过硬的领导班子:市委常委兼任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县长全权负责,一户接一户、一村接一村、一个片区接一个片区布局脱贫项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把贫困群众脱贫的决心和动力激活了,脱贫的腰杆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霍学喜说。

全国政协委员姜刚杰认为,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拔掉穷根,还得从教育文化入手,除了培养谋生的技能,关键是激发贫困农户及其子女改变贫穷面貌的内生动力,斩断贫穷的代际传递,“把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扶起来。”

姜刚杰在贵州调研扶贫工作时,对当地探索的文化扶贫路子印象深刻。贵州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当地通过培训人才传承原生态文化,以文化艺术节的形式增强文化自信,还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既发扬了自己的文化,又摆脱了贫困,老百姓从心底里更自信了。” 姜刚杰说。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