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沪籍毕业生尚无去向 薪酬与期望差距大

新高考网

  昨天,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了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行情中继续保持就业优势;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及专科生,遭遇尴尬;沪籍生源学生已有去向的不到一半,约低于非沪籍生源学生30个百分点。

文科生签约率不如理工科生

  此次调查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校。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继续保持就业优势,截至5月初,理工类受访毕业生中已有去向者(包括已录取、已签约和毕业后作其他打算等)占68.8%,而文科类受访毕业生中有去向者仅54.0%。

  理工类受访毕业生中,工学类有去向的占74.6%,理学类为65%。文科类受访毕业生中,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类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分别有63.4%、62.3%和60.4%的受访毕业生已有去向;艺术和管理学类情况较差,分别仅有44.4%和48.1%的受访毕业生已有去向。从近年调查结果看,理工类专业受访毕业生中有去向的比重始终高于文科类受访毕业生。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就业形势最好,专科生次之,本科生较差。受访毕业生中研究生有去向的比重达到89%,专科生为60.7%,本科生为55%。据介绍,高职大专院校通过专业规划、校企结合等方式,将教学目标聚焦于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专科生工资待遇、岗位职务等要求也更为现实。本科生中,重点大学情况相对较好,62.5%的重点大学本科生已有去向,一般大学为51.8%。

  而按生源地看,沪籍生源学生就业吃紧。调查显示,沪籍生源毕业生已有去向的不到一半,约低于非沪籍生源学生30个百分点。尽管沪籍毕业生期望薪资低于非沪籍毕业生,但就业形势却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就业准备较晚,沪籍毕业生中68.4%临毕业前1年才开始准备;二是择业单位性质倾向较为集中,38.1%的沪籍毕业生倾向于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25.4%倾向于国有企业,择业目标较为狭窄;三是地域选择单一,97.3%的沪籍毕业生倾向于留在上海工作,高于非沪籍毕业生42.2个百分点。

  此外,在性别方面,男性就业形势仍明显好于女性。有62.4%的男性受访毕业生已有工作去向,高出女性受访毕业生7.8个百分点。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反映,用人单位偏好录用男生的现象依然存在。

“公务员热”略有降温

  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就业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是择业首选。有34%的受访毕业生择业首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他依次为“外资企业”(30.7%)、“国有企业”(24.5%)和“民营或私营企业”(7.5%)。

  与相比,择业方向已出现变化,“公务员热”略有降温,比下降2.5个百分点;外企热度回暖,比上升4.2个百分点。此外,高校毕业生对民营私营企业依旧缺乏热情,但比重较略有提高。自身发展前景、用工权益保障和收入稳定性,仍是阻碍大学生走进民企私企的三大顾虑。调查显示,研究生更偏爱外资企业;女生青睐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男生对国有企业有所期待;重点大学学生偏好外资企业。

  对于就业时考虑的各项因素的重要程度,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户籍”、“工作地点”、“发展前景”、“与兴趣、性格相符”、“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6项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终是受访毕业生择业最看重的“硬条件”,有77.1%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项因素最重要。同时,发展前景成为毕业生们最看重的“软条件”,有69.3%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因素最重要。相比之下,仅有9.8%的受访毕业生将解决户籍作为择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比例为近三年来最低。

  [薪酬与期望差距大]

  据已签约毕业生薪酬数据计算,税前月薪平均约为4400元,与去年调查结果基本持平。而据计算,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望的税前月薪平均约为5300元,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实际获得水平相差近1000元。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