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历史变化记录,北京历史传统文化遗产介绍

新高考网

闻名中外的什刹海景区提升了特色街区的环境品质,提靓了这片沉淀着京城千年历史的碧水清幽之地。本报记者 方非摄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

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人们发现,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中,以往沿用多年的北京“旧城”表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城”。

一字之差,折射的是古都保护观念的转变。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指示。

以*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北京正在老城保护和复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创新,砥砺前行。

历史留下了遗产,也赋予了保护的职责

对我们恢宏的古都,众多中外学者不吝赞美之词,称她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是“世界的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是“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是“古代城市规划的无比杰作”。

然而,和世界上很多古城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困境。

城市要发展,居民生活要改善,意味着必须让出宝贵的土地空间搞建设。而另一方面,传统风貌也不可避免在胡同街巷的湮灭中遭到破坏。可如果原样保留早已沦为大杂院的胡同四合院,蜗居其中的居民怎么办?几代人挤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不能洗澡,上厕所只能去胡同公厕,缺乏基本的现代生活条件,这样的艰难窘迫,不亲历者难以言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北京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从最开始的文物保护,到名城保护,再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化,再从保护局部逐步演进到全城保护、全面保护。

有专家认为,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中,更能彰显北京城市气质的是“文化中心”。北京老城是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独特资源。

而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建设文化中心的核心所在。2014年视察北京时,郑重嘱托北京的干部群众,“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2017年第二次视察北京,*再次强调,“要加强世界遗产和老城的整体保护,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上升到‘金名片’的高度,从来没有过。”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说。

就像伦敦、巴黎、罗马、雅典一样,北京既是首都,又是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的标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张煜煜生辉的“金名片”,将为大国形象增光添彩。

历史留给北京丰厚的文化遗产,历史也同样赋予了北京保护历史遗产的职责和使命。牢记*的殷切嘱托,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全新阶段。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是绕不过去的难题

老城改造是世界难题。在北京,保护与发展更是多年来的一对矛盾。

“原住民居住条件改善、历史风貌保护、开发单位的收益平衡,在老城更新保护中是必须要考虑的三个重要方面。但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三方面的利益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有专家如此评议。

不拆一砖一瓦,居民生活条件无法原地改善升级;而伤筋动骨搞开发,势必对风貌造成影响;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开发,则意味着没有利益驱动,用于文物修缮和保护的大量资金,也无法回笼。

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是北京绕不过去的难题。

在什刹海溜过冰、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对北京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京视察期间,他先后去了玉河、雨儿胡同、首都博物馆3个与北京历史文化风貌息息相关的地方。看玉河新变化,和老街坊聊家常,在首都博物馆珍贵文物展台前,善意提醒忙于拍照的记者,“小心别碰到(文物),砸了我得负责”,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说,“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最殷切的嘱托。

为了这份期望和嘱托,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条街区一条街区地干,一茬一茬地干。”

落实*要求,擦亮古都“金名片”,启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新的探索、新的路径、新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涌现。

鼓楼西大街,形成于元代,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从鼓楼逶迤至德胜门,全长1.7公里。历经800年的风雨,这条斜街的走向、宽度基本没变,元代的街巷肌理仍在。不过随着岁月变迁,两侧已盖满了平房院。

随着城市发展,违建、停车等“大城市病”,正一点点侵蚀着老街的风韵。洗车店、低端小门店充斥着街面。

800年前元大都的都城营造几乎都不存在了,这条老街是远去的王朝留给后人仍可触摸的留念。任何颠覆性的改造,如道路拓宽、拆改平房院,都会让历史的余韵在大兴土木中消减。

由此,西城区创造性地提出了“街区整理复兴计划”。所谓“整理”,不破坏街巷肌理,只拆违建;不拓宽道路,把沿街停放的机动车导引到地下空间;不重复低端业态,引入大型超市、便利店等,补地区居民的生活服务业短板;所谓“复兴”,是引入休闲书吧、文化博物馆等与街区定位相匹配的业态,让文化的复兴得以实现。

经过未来2到3年的打造,这条鼓楼前的老街将与毗邻的什刹海,共同组成以古都风貌为特征的高品质休闲街区。

位于前门的西打磨厂,保留传统风貌同时,在如何提升街区经济价值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先整环境。拆违建、清理胡同架空线,提升绿化景观,让街巷回归老北京的静谧、安宁。然后拿出7个有保留价值的院落,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建筑设计师进行改造。改造后的院落,俗称“七个大师院”,中西合璧,各有各的风韵。这些精品院落,将引入科技和文化创意企业。

和拆旧建新截然不同,改造后的西打磨厂原来的老街区还在,很多老街坊也在,但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类似的探索还有很多。

东城17个街道今年全部聘请责任规划师,负责制定街巷风貌管控导则,“门、窗、墙、牌、匾、檐、线、管、罩、绿”,各项设施改造均在地区风貌管控导则下进行。

不可移动文物的腾退,向来是文保工作中的“硬骨头”。西城区在启动沈家本故居腾退时,请来法律专业人士做外援。从腾退到后期合理利用,只用了两年时间,成为直管公房文物腾退保护的新样本。

一点一滴的探索实践中,尘封已久的古都记忆在慢慢苏醒。

前门三里河,在水系和绿化景观改造后,数百年前“水街穿巷”胜景再现;历史上戏曲名人聚居的东椿树,在新建的微公园步道上镶嵌了一块块“记忆石”,诉说着半个世纪前此地兴盛一时的梨园文化;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利用市场腾退土地建设的“百花园”,重现明清时期樱桃斜街的种花传统……

带有温度的老城记忆,越来越多地回到市民身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越擦拭越亮眼。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老城区的称谓之变。以东、西城的北京老城区,过去数十年一直称为“旧城”。但在今年召开的市党代会报告中,沿用多年的北京“旧城”表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城”。

有专家论述,“旧城”与“新城”相对应,更多地强调城市的更新改造,重点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老城”则是与“副中心”、“卫星城”等相对应,更加注重城市功能优化与空间重构。而且,“老城”更加凸显城市的历史感,蕴含着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职责与使命。

延续历史文脉,要有更宏大的布局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上,有着更宏大的布局和更广阔的视野。

今年,北京正式推出三大文化带重塑计划。拟用4年时间统筹推进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大运河文化带和西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将散落京城的500余处文物古建点亮成串。相对于老城区点、线、片式的文化遗产保护,三大文化带在北京市域内覆盖的范围更广,达16000多平方公里。

北部长城文化带东起平谷,西至门头沟,途经6个区,在市域内蜿蜒573公里。除了八达岭、慕田峪、居庸关等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城关隘,红石门、古北口、箭扣、南口长城,也是这条文化带上的宝石珠玉。

东部大运河文化带,在北京市域内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白浮桥、高梁桥、古河道等水利工程遗产,紫竹院、积水潭等古典园林,三教庙、燃灯佛舍利塔等历史遗址仍在。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跨越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房山六区,全长约90公里。这条文化带上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富。既有以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潭柘寺、大觉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还有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及传统村落古道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军事防御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农业休闲文化等等。

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就处于大运河文化带上。今年2月,*在视察副中心建设时特别强调,“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正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努力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相关部门根据遗产类、挖掘类、环境类、水系类、文创类等不同类别,列出任务项目清单,制定五年行动计划。这条流动的文化带,所承载的宝贵历史记忆将穿越时空再现。

如今,大运河源头,昌平白浮泉经过遗址修复,曾是“燕平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景观正在重现。运河上关键节点,大通桥的漕运历史,在新落成的大通滨河公园中,以石雕画卷的形式向游客娓娓道来。有“铜帮铁底运粮河”之称的萧太后河,经过截污治污和景观提升,已成为都市亮眼的生态景观廊道……

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齐头并进,北部长城文化带、西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也在各自梳理文化资源。它们就像飘落在京华大地上的三条绸带,把散落在郊野的珠玉串联起来,把一度埋没在历史长河里的景观,一点点地找回来。

这三条绸带,不仅舞动在京华大地上,还延续到同样历史底蕴深厚的燕赵和津门,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共同发展。

三大文化带保护的实施,将进一步厘清古都的历史文脉,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让千万市民有温度地传承历史

深厚的历史文脉,塑造了北京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城市风骨。它浸润、滋养着生活在其间的2000多万市民。在历史文化熏染中的千千万万市民,又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古都的文脉根基。

*强调,“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这里的精心保护,不仅仅是文物的修缮、历史名城的维护、文化遗产的存留延续,还有历史智慧、中国故事的传播。正如*所说,“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换言之,是激发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使之成为古都历史文化最生动的讲述者、最具情感温度的传播者。

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是今年落成的西城平房居住区首条步行街。胡同里有一座杨椒山祠,是历史上组织“公车上书”的所在地。整治前,这里是乌烟瘴气的烧烤餐饮一条街,杨椒山祠被包围在胡同众多违建中,几乎无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拆违整治后,灰头土脸的杨椒山祠从违建中“突围”出来,与宽敞的青石步道,朱红的小院儿门楼,古雅的砖雕一起,构成迷人的胡同文化生态。

“现在总有人停下来看一看。”在胡同里住了70多年的老住户袁继生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家门口的杨椒山祠、隔壁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他总建议游人去看一看。这两处古迹,已成为街坊们最骄傲的胡同名片。

前门大栅栏,100多条胡同,不少都曾是卧虎藏龙的所在。居住过哪些名人?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曾有过哪些老字号、会馆?有的见诸于历史记载,有的却在老住户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笤帚胡同张履端老人带头,20多位老街坊自发成立义务导览队,挖掘、整理街巷中的名人轶事、地名掌故、特色风物,把胡同里流传下来的小故事,习俗风情,讲述给来大栅栏探访的游客们听。

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还是北京历史文脉、传统古都风貌的捍卫者。

什刹海的综合环境整治正在进行。为了让景区静下来、慢下来,违建拆除、低端业态的清理迫在眉睫。

对于景区的商户来说,拆违就意味着利益的缩减。百年老字号“东兴顺爆肚张”头年刚盖了二层违建,投入的成本还没收回来。拆还是不拆?女主人李淑琴和老伴儿张耀兴,商量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决定配合景区主动拆除。为啥能做出这个决定?已经80岁的李老太太回答得很爽快,“我21岁就到这条街,从前的什刹海什么样,我心里有数。要说,老样子、老风貌是应该恢复起来。”

无独有偶。南锣鼓巷商业街区整治,景观提挡升级刚一启动,街上200余家商铺紧跟着自行整改。“一照一店一门一牌匾”,原先隔断出的杂七杂八的商铺退租的退租,合并的合并。街内铺面数量从235家减少到154家,门脸外貌也统一成了青砖灰瓦。

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让老城的文化复兴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让历史文脉的永续传承成为现实。

从老城的整体保护和复兴,到三大文化带的重塑,再到千万普通市民的真情参与,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已成北京全市上下的共识。牢记*的嘱托,北京正在建设文化中心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北京历史上的名人,北京历史名人排行榜汇总表

北京高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北京高考历史答案【word版本】

北京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全文)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全文)

北京中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点评)

北京历史上的名人汇总,最全北京历史上所有的名人排名

中学生走进首都博物馆了解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北京中考政治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混在北京读后感---历史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