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这首诗的体裁属于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是作者与好友登楼观潮有感所作的一首诗,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作者: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翻译:无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赏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名作,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钱塘潮又称海宁潮,每当中秋佳节前后,钱塘江就要涨潮,旧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最高潮期。潮头最高时达三点五米,潮差可达十二米,奔腾澎湃,势不可当,是宇宙间的壮观。自古及今,咏写钱塘潮的诗词车载斗量,但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这首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之为咏潮“双璧”。
颜钱塘,即钱塘县令颜某,生平不详。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这首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先声夺人。闻见雷声,全城人马,不论达官要人,还是百姓居民,“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倾城出动,到“江上待潮观”。人们排列到江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等待着潮水的上涨。观潮盛况,于此可见。这些是对观潮壮观画面的烘托。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但是,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写:“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海)宽。”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在日光照射下,绚丽灿烂,天是远的,海是远的,天是蓝的,海是蓝的,湛蓝的大海融进了湛蓝的天空,静谧开阔,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又一层烘托。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座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作者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原文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作者: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翻译:无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赏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名作,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钱塘潮又称海宁潮,每当中秋佳节前后,钱塘江就要涨潮,旧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最高潮期。潮头最高时达三点五米,潮差可达十二米,奔腾澎湃,势不可当,是宇宙间的壮观。自古及今,咏写钱塘潮的诗词车载斗量,但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这首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之为咏潮“双璧”。
颜钱塘,即钱塘县令颜某,生平不详。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这首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先声夺人。闻见雷声,全城人马,不论达官要人,还是百姓居民,“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倾城出动,到“江上待潮观”。人们排列到江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等待着潮水的上涨。观潮盛况,于此可见。这些是对观潮壮观画面的烘托。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但是,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写:“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海)宽。”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在日光照射下,绚丽灿烂,天是远的,海是远的,天是蓝的,海是蓝的,湛蓝的大海融进了湛蓝的天空,静谧开阔,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又一层烘托。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座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作者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