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阳泉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新高考网

阳泉人过年的传统习俗

腊月初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自先上古起,腊八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提起“腊八节”,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腊八粥是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节俗来讲,过了腊八节,“过年”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在古代,所谓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

腊月二十七  宰年鸡、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由于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所以,各地的集市在这一天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

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这也是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

由于次日就是大年三十,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了。

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腊月二十九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告祭祖先,不仅仅是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大年三十

一夜连双岁,五更兮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而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

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

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

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

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

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

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

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

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

又称“顺天圣母”。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

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