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唐山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新高考网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炸豆腐;

腊月二十六,割猪肉;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唐山的小伙伴们

这童谣是否熟悉?

是不是充满了回忆?

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

春节期间

丰富多彩的民俗吧

腊月廿三

俗称“小年”,即传统的祀灶日。古时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腊月廿四

俗称“扫尘日”,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腊月廿五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传说归传说,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太多美食,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腊月廿六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猪肉”。

腊月廿七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家禽,还要上店赶集。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往日的集市贸易、购缺卖余,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如:鞭炮、春联、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腊月廿八

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

腊月廿九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大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 。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大年初一

我国古代称鸡为"五德之禽":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故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这天晚辈早起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

传说女娲造狗的日子,故称“犬日”。这一天人们不能杀狗。有的地方祭财神,早晨得喝元宝(馄饨)汤。有的地方“回娘家”,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大年初三

传说女娲造猪的日子,“肥猪拱门”象征来年富有吉利。另外汉族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惊动老鼠婚礼导致来年报复东家。其实是因为初一初二做了很多事情,十分劳累,找个借口早睡晚起,睡个懒觉。

大年初四

又称为羊日。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饭剩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大年初五

传说中女娲造牛的日子。新的一年里,勤勤恳恳便能过上好日子,休息四天以后牵牛耕地破土动工,预示着春耕即将开始。大年初五又称破五节,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民间这一天有吃饺子、“迎财神”的习俗。

大年初六

中国传统节日马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希望马到成功、六六大顺。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反映了我国人民希望辞旧迎新,送穷纳福的美好心愿。

大年初七

传说女娲造完六畜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人日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古时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这一天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

放生祈福的日子,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另外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

大年初九

俗称天公诞,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诞辰,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妇女们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十

人们把石头和丰收联系在一起,应该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这一天中国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过去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初十方可开封使用。

正月十一

祭奉紫姑的日子。传说紫姑代表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这一天还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诞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

正月十二

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元宵节将近,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

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日子临近,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

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诞辰,传说她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

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古时农家在田间立竹竿挂上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后演化为观灯。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民俗表演。

唐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唐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