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五年评估 治理择校热获实质性突破

新高考网

“通过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学区制管理、规范入学手续、实行阳光招生等举措,全面推行免试就近入学,治理‘择校热’取得实质性突破。”12月1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5年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发布。报告认为,推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择校热”已逐步降温。

择校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难题。此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评估报告称,针对校际差距,国家5年来以县域均衡为重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3的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19个大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

报告显示,国家大幅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80%左右。29个省(区、市)实现了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报告还认为,推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在学前教育阶段,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比2009年增长51.9%、52.4%,入园难得到缓解。

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2009年提高18.9%、56.3%,校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国家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名学生。

在职业教育阶段,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中职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渠道,许多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不断缩小,最低省份的高考录取率从2010年的52%上升至的70%,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的6个百分点,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7.5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

在资助学生方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全国共资助8500多万人次、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

评估报告认为,未来5年,国家应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地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发布会上坦言,“择校热”背后是“择师”和“择风”,就是选择好的教师以及拥有好校风的学校,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钟秉林表示,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学校加强内涵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过程,可能与老百姓的感受和期待存在反差,国家需要制定学校质量标准,深化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评估组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历时大半年时间形成了评估报告。(记者卢义杰)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