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学该正视财务公开的呼声了(一)

新高考网

新华社报道,江苏、贵州、浙江、宁夏等多地公布了普通高校涨学费的新政,平均涨幅高达50%。此前的,福建、广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高校刚刚开启了一波涨势。由此看来,自2007年开始的五年学费停涨规定到期后,中国大学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学费上涨势头。

涨学费,大学有没有这个权力,有没有这个现实需求?确实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政府为主、多渠道的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学费是重要一块。另一方面,这些年大学扩招扩建带来沉重债务负担。而这些年物价的上涨,大家更是看在眼里。于此而论,大学涨学费,有合理性。

虽然大家不好直言学校不该涨学费,但显然,公众表达了不满。这种不满,首先是因为上涨幅度过大。其次,也是因为学费上涨过程不透明。

涨学费是可以,但到底该涨多少,不该是学校拿一个数字出来就了事。大学的办学成本究竟多少?具体花到一个大学生身上的钱是多少?学生家庭该分担多少比例?目前,不仅办学成本社会不清楚,恐怕大学自己也不清楚。

其实更根本的指向,是大学财务运行本身的封闭。公众往往把这次上涨学费,跟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的大拆大建联系起来。一方面,你花几千万修一个校门,花百万给三层食堂装两部电梯,另一方面,你又说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这如何说得通?一方面高校动辄负债率超100%,另一方面,高校基建中的腐败又层出不穷,你究竟是怎么花钱的呢?种种疑问不能获解,公众怎可能对单方面的学费上涨满意?

这种不满的背后,表达了一种对大学公开财务运行的呼吁。实际上,国家对此早有规定。《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早于9月1日起已经施行。但一份《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全国112所“211工程”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近年来,国家给“985工程”高校已投入和即将投入的资金高达千亿。而这些钱,究竟用在何处,缺乏监督和透明。

人们常说,国外大学办学经费多元化,社会基金、慈善组织和校友会捐赠占很大一块,而中国则单一得多。但问题是,如果按照上述公开现状,我们又怎能理直气壮地要求社会资金投入高校?一些高校不是固守大学精神,而是固守财务的“小王国”,从而滋生腐败,这令人遗憾。

当下,无论是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还是公权力体系的规范和公开,都呈现一个新颖的面貌,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都在大步推进,大学能躲在财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