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教育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新高考网

在印尼中加里曼丹省的热带雨林里,棕榈树遮天蔽日,这里是天津聚龙集团开垦的20万公顷棕榈种植园。几年前,这里还是沼泽密布的蛮荒丛林,如今成了“赤道上的南泥湾”。 

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聚龙集团在发展经贸的同时,一直在思考给当地人留下点什么?他们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修路架桥,建学校、盖诊所。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不久前来到这里,目睹了这里的巨变。 

这要是在10年前,很难想象,中国教育会与经济如此紧密地同频共振。 

要像抓基建一样,抓紧培养“一带一路”人才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须以‘人才先行’,要像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抓紧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东盟国家语言并了解当地文化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认为,国家应鼓励中外高校合作,联手培养急需的小语种人才,鼓励高校多开设小语种的第二外语课程,尽快缓解我国小语种人才短缺的矛盾。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怎样的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及海上合作等方面,这些领域所涵盖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本、贸易等,无一不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报告显示,2010至2020年,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累计需投入7.97万亿美元。这需要数十万乃至百万计的专业人才。

然而,我国相关人才培养滞后。据“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中的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超过40种,而我国2010至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且这些小语种在校生偏少。 

“以天津为例,招收涉及‘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仅有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可见,规划各区域小语种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李家俊说。 

教育“做媒”,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世界介绍给中国 

提及“一带一路”与教育的关联,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像在讲一堂地理课。他先描述“一带一路”在世界地图上的分布,以及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特点,然后再给中国高等教育“照镜子”。 

“‘一带一路’更注重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所以中国高等教育不能仅限于国内短期的发展需求,而要从世界大棋盘上看中国高等教育,思考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是否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反思我们的大学知识供给是否有效。”王树国说,“中国高校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了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这个旨在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朋友圈”,目前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106所高校加盟,并陆续收到新的加盟申请。 

“大学联盟既为各国大学间的互联互通创造了机会,又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和教育国际化。”王树国说,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人数剧增,中外合作培养人才的步伐迅速加快。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有3.69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在华留学。去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今后,来华留学群体中可望出现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面孔。 

教育“开道”,科技与教育正在同频合奏 

在老挝首都万象市西北郊,一栋法式三层楼上,“老挝苏州大学”的招牌同时用中文与老挝文写就,蓝底白字格外醒目。 

8年前,苏州大学与老挝中资企业合作,在老挝首都万象创办了中国首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从“引进”向“输出”的战略转型。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如今在万象市家喻户晓,老挝苏州大学已成为服务中老两国教育交流、经贸合作的“友谊大使”。 

除了老挝苏州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在境外办学的还有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同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已向我国发出境外办学邀请。 

“实际上,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领域越来越广阔。其中,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迅速拓展。”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说,我国西部和中亚国家因自然和气候条件相似,我国在接收大批留学生的同时,还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了大量农业技术,为这些国家农民增产致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以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为例,过去的21届博览会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家涉农单位参加,技术与产品交易额累计达5400多亿元。在第21届农高会参展布展的38个国家中,沿线国家达20个。(记者柯进刘博智)

【相关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田刚呼吁: 

高校应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本报讯(记者翟帆)“一方面人才缺口亟待弥补,另一方面,中国也要积极培养‘知华友华’人才,特别在中亚地区。这不仅事关‘一带一路’成败,也事关中国改革开放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田刚说。 

他认为,我国高校对于“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际化机遇尚缺乏认识,在资源配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留学生招生与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配套的工作规划和建设蓝图都没有跟上。 

田刚建议,要为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要出台更加具体的配套政策。教育部门要统筹分配资源,扩大留学生培养规模,围绕沿线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同时鼓励高校走出去开展合作办学、开办海外分支机构,在当地培养“本土”人才。 

田刚说,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实行差异化交流合作政策。国家要为出国留学和走出去战略提供专项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专门设置“丝路”出国留学名额,设置“丝路”访问学者项目,设置高校“丝路”基金,为学生出国留学和学者出国访问提供资金支持

解读全国两会热点一带一路

全国两会提案关于一带一路热点解读

全国两会关于一带一路热点提案,两会一带一路解读

全国两会关于自贸区一带一路提案,两会关于自贸区一带一路的提案

广东省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

海南省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

广西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

四川省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

青海省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

中国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