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不能丢了老中师的优良传统

新高考网

近年来,因笔者所在学校发展原因,每年都会接触一些现在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前来应聘的各地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中,虽然不乏一些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但从整体的面试情况来看,总感觉这个群体中一些人身上较之过去的中师毕业生还是缺少一些什么,说得直白一点儿就是很难找到昔日“中师”毕业生的影子。

曾经的“老中师”很单纯,中师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培养教师,为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负责,所以“老中师”都在心无旁骛地专心办学,致力于培养完全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老中师”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是中考优秀的毕业生,上了“中师”就定位了职业的价值取向,毕业后将被分配到各地乡村学校任教,所以“中师生”无不潜心学习。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虽然“中师生”的“三笔字”不是人人都写得非常好,但几乎差不到哪里去,乍一看都是真正下功夫练过的。并且,在个人才艺方面,虽然“中师生”不是人人都会吹拉弹唱,但大多数“中师生”都有个人的一项“绝活”,人人都有能拿得出手的一项或几项真本事、硬功夫来。

而今眼下的师范类教育专业的专、本科毕业生,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既像师范生,又不像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说他们像,是因为他们学的是教育专业,手上拿的是师范院校的毕业证。说他们不像,是因为他们的钢笔字、粉笔字简直让人不敢恭维,更甭提是毛笔字。他们在个人才艺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的学生看似会一点个人才艺,但却不精通,根本拿不出手。看其表现而显得羞羞答答,开言吐词也不清晰,言谈举止也欠适当和应有的礼貌、礼仪。更有甚者,他们的择业目标不明确,在问及对从事教育职业的看法时,许多应聘者“王顾左右而言他”,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笔者不禁要问;把老中师升格为专科以上院校,单从理论上来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个人的整体素质上应该要比“老中师生”略胜一筹才是起码的,应该显得更加专业,更有学养才是目的。就连“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也应当要更加扎实,个人才艺等素质应该更加全面。同样是培养教师,但为何当今的一些专科、本科师范生与过去的“中师生”存在着这样大的反差?如今的一些师范生为何会令人觉得不像师范生?“老中师”培养教师的优良传统都去哪儿了?

自从国家对师范教育改革的指令下达之后,老中师统统走“关停并转”的谋生之路,有的升格了,有的合并了,有的“转业”了,有的夭折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并非是实质性的,而是形式上的,不仅断了老中师的“奶”,也断了老中师的“命”,更重要的是断了老中师的“魂”。走过几十年的师范之路,猛然发现:办师范教育并非是有几幢洋楼大夏来决定教育的质量,同时也让人体会到师范教育是要靠师魂来铸就教师的职业操守,一味地改革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一味地前进也并非一味地超前。师范教育的改革断然取消师范生的入口标准和合理的分配制度,这是师范教育改革的失败之处。说得严重一点不是师范生不像师范生了,而是师范学校不像师范学校了。师范教育的改革导致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了“包分配”的极大优越性,不再是“香饽饽”的老中师了,现在优秀的高中毕业学生谁志愿报考师范院校呢?不要说优秀就是中等的高中毕业生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师范教育的招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由此说,师范院校的招生需要抬高门槛,需要抬高办师范教育的待遇和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待遇才是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于是许多地方师范类院校变得不再单纯,为了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需求,开设了各种适应市场需求的非师范教育专业和课程,导致师范类院校变成了不是纯粹的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阵地。并且,师范院校也因为毕业生的就业等方面因素,对师范生的培养也变得不再专注,无法做到全身心、全方位致力于培养中小学校师资力量,从而丢弃了“老中师”的优良传统。

导致一些师范生不像师范生的根本原因还不在于师范生的本身。当前高考填报志愿等原因,不少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从自己的考试分数出发,而不是真正为了今后踏上三尺讲台,并非是热爱我们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教育事业,而是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读师范院校的学生虽然身在师范类院校,身为教育专业学生,但毕业后还要参加教师招考,今后是否真能踏上教育之路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许多师范生不再冒险地将自己定位为只有走从教这一条路。如此一来,在大学几年时间,许多师范生无法潜心教育专业学习,自然而然地也就疏于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方面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的潜在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教育梦,教师是最坚固的基石,也是振兴我们民族的最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然而,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不能专注于培养师资,把师范教育作为副业来办,师范生不能潜心专业学习,心里时刻忧心忡忡,怎么会准备做一名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将来去担任一名合格的教师呢?由此可知,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质量可见一斑。笔者担心,倘若长此下去,“老中师”培养教师的优良传统可能消失殆尽,而培养出来是师范生则只能称得上是像师范生罢了。这样的师范生如何能够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能够担当得起培养孩子的重任?教育的真正希望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啊!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关系着全民族的素质,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教育改革,千万不可丢了“老中师”培养教师的优良传统。在倡导教师专业化的今天,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更需要走专业化道路。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党和国家作出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决策来解决师范教育的真正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应真真切切地关注师范教育,扶持师范院校发展,使其专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对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不妨根据各地人口出生率、中小学校数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等实际,采取“订单式培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更进一步明确师范生的职业定位,让师范生的就业没有后顾之忧,使其专注于学习,时刻准备着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只有这样,师范毕业生才能够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陈松信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