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海空砥利剑——追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二)
,他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某大型军舰在改造时,有些下层舱室通风条件较差,油漆味、铁锈味、烟尘等交织在一起,让人呼吸困难。为了获得精确数据,马登武硬是用尺子,一个舱室一个舱室地钻,一寸一寸地量,整整用了7天,才把与他专业有关的舱室全部精确绘图。
有了这些数据,马登武用数学建模、软件模拟、硬件3D仿真等方式,带领科研团队,在极短时间内研制出某训练模拟器,为某新型军舰培训了半数以上的该专业人才。
“军队是打仗的,军人搞科研要紧盯部队需要,不管用、不使用的项目一个也不搞。”马登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科研成果100%应用于一线部队,研发的装(设)备使用完好率100%,部队满意率100%,被广大官兵亲切地称为一名白发苍苍的“上等兵”。
一次,一名军械师跟他发牢骚,在检查定位一个故障时,需要拆解导弹挂点转接梁,费人费时费力,效率较低。马登武立即将这个问题作为课题投入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研制成功原位检测台,可以跳过烦琐的拆解环节,一个人很快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部队说,有困难,找航院。航院找谁?找老马。”学院政治部主任翁军说,马登武就是放不下部队的需求,隔三岔五总要和部队联系下,问问有什么问题需要技术支持。
一根不惧风雨的桅杆
2003年,正在教研室副主任岗位上干得红红火火的马登武,受命牵头筹建兵器教研室。当时,新建的兵器教研室被戏称为“三无”教研室:无人、无钱、无项目。两台旧电脑、两套办公桌椅、划拨的400元“家底费”,是教研室的全部家当。“教研室刚成立时,3个人在外求学,一人在外工作,我还在哺乳期,马教授想找人搬个桌子都找不到。”兵器教研室教员曲海燕记忆犹新,那段时间马登武刚从俄罗斯留学归来,接着读博士。他的一天被划分为三大块,白天做教研室主任,前半夜搞科研,后半夜写论文到凌晨两点。3年后,兵器教研室成了先进教研室、先进党支部。
2013年春节过后,马登武被检查出肝癌,这也是他连续几年第一次参加学院组织的体检。“政委,我挺好的,很快就能回学院工作了,任务都给我留着!”这是肝脏移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