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能靠天吃饭(一)

新高考网

教育滞后于市场,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这无疑加剧了某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不断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

■郭立场

受煤炭行业萧条影响,山西涉煤专业大学生就业普遍遭遇滑铁卢,甚至到了“去年煤企来晚了抢不到学生,今年一个也没来”的地步。面对突遇“寒流”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只好主动出击,却收获寥寥。一些老师建议说,现在是皇帝女儿也愁嫁,学生们要放下身段,降低标准,先就业要紧。(新华网12月14日)

近年来,国家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煤炭等传统行业受到冲击,相关专业毕业生因而遭遇“危机”,似乎是意料中的事情。事实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等财经类毕业生求职同样变得艰难。不久前,在教育部官方微信推送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由于供需失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等15个昔日热门专业也榜上有名,众多当初怀着美好梦想,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考生们为此黯然神伤。

煤炭、石油、有色行业萧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要成为就业受害者吗?新闻、中文、计算机专业众高校一窝蜂上马,行业供需失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一定要为此“买单”吗?在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的当下,大学生就业如果停留在“靠天吃饭”,结果自然就是“收获寥寥”。在未来可能频频遭遇就业“寒流”的情况下,建立抗击突遇寒流的机制,培养大学生“逆袭”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就事论事,煤炭行业从繁荣变为萧条,一时陷入发展困境,固然给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同时也给相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突破口。笔者注意到,“创青春”赛事中有一则案例,华南理工大学的芬芳环保团队,经万次实验发明出“煤炭催化”神器,产品已在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推广应用,广受业界好评。这就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当传统行业承压之时,恰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所谓就业难,某种程度上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些人不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结果,并非真正的求职无门。有人在困境中沉沦,有人在危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