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新高考网

许多同学不知道每个大学的专业,有重点特色好专业,也有普普通通的专业,那么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怎么样呢,历年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是多少,本文新高考网李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历年录取数据,希望帮助大家了解这个专业。

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一、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在湖南高考2021年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物理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83646名;

2、在湖南高考2020年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理科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81542名;

3、在四川高考2022年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理科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03527名;

二、历年湖南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分数线统计表

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 -
2 (4800元/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2 安徽 理科 - -
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
4 (此为2020年专业收费标准,最终收费以2021年最新文件为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498 83646
5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0 湖南 理科 498 81542
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 -
7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2 四川 理科 496 103527
湖南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与湖南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湖南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湖南工学院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4年湖南工学院在湖南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2023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工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湖南工学院与广州体育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湖南工学院与四川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与湖南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湖南工学院在江苏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湖南工学院与湖北警官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三、湖南工学院院校属性简介和师资介绍

湖南工学院坐落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湘南地区中心城市——衡阳市,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3月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整体并入,是全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年轻的本科院校,是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57万余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009人。有教职工1288人,其中正高职称115人(教授103人),副高职称321人(副教授223人),博、硕士87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人选8人,有一批获得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的高水平教师。学校设有12个二级教学院(部)、21个党政管理机构、3个党群组织、8个直属单位,4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和重点资助建设专业4个,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认证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应用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4个。学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现有校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2个,各类实验室56个,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1万余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15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校企校地合作示范基地)12个;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8门。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产学研合作紧密。设立了17个研究院(所),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10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升本以来,全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26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6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12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494篇,获得授权专利483项,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18部。获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近300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5项。学校以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重点,先后与中广核、大亚湾、岭澳等多家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