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红河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河北高考历年红河学院的录取数据,包含红河学院在河北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红河学院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2024年河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红河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河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红河学院

1、2022年河北历史类考生要想上红河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778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人;

2、2021年河北历史类考生要想上红河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816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人;

3、2022年河北物理类考生要想上红河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0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2725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4、2020年河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红河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3036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5、2020年河北文科类考生要想上红河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6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622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人;

二、河北上红河学院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红河学院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北 2022 历史 - 本科 6 492 37784 省政府
河北 2022 物理 - 本科 8 470 127253 省政府

2、2021年红河学院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北 2021 历史 - 本科 6 498 38163 省政府
河北 2021 物理 - 本科 8 461 124059 省政府

3、2020年红河学院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北 2020 理科 - 本科 8 485 130367 省政府
河北 2020 文科 - 本科 6 506 36222 省政府
延边大学与红河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红河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广东培正学院与红河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红河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红河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红河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红河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红河学院专业排名(王牌+重点)
红河学院转专业要求申请难不难(什么时候转专业)  
2023年红河学院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查询
红河学院新生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浴和卫生间吗
2023年红河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三、红河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成红河学院,是一所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秉持“博远有鸣,开阔弘毅”的校训和“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型”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部离边境线最近的高校之一,红河学院正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近年来,红河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根据地方社会发展、产业振兴、技术进步的需要,坚持学校定位面向地方、人才培养面向应用、专业结构对接产业、专业定位面向行业的思想,不断充实应用型大学内涵,2014年学校获批为首批“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高校”,2016年获批国家发改委支持学校产教融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00所试点高校项目;2017年被确定为首批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建筑面积33.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7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541.0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电子图书180万册。红河学院现有教职工868人,其中专任教师693人,专任教师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1人、副高级职称20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2人,现在读博士66人,二级教授6人,享受“国贴”、“省贴”、“省突”专家10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教师8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39人。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750人。学科专业:学校开设5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大学科门类,32个专业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备案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省级立项支持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立项支持(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建设学科7个,校级培育学科7个,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小语种重点专业2个,设置了5个面向GMS国家的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省级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地方输送4.6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56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95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搭建和形成切合办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