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中科技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广西高考历年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数据,包含华中科技大学在广西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2024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中科技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中科技大学

1、2022年广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班)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80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2、2021年广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华中科技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47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62人;

3、2020年广西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班)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4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45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4、2021年广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华中科技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1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58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6人;

5、2020年广西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华中科技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55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5人;

二、广西上华中科技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广西 2022 理科 本一 34 589 5796 教育部
广西 2022 理科 本一 8 603 3802 教育部
广西 2022 理科 本一 162 637 1021 教育部
广西 2022 文科 本一 30 623 497 教育部

2、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广西 2021 理科 本一 29 562 12143 教育部
广西 2021 理科 本一 8 606 3499 教育部
广西 2021 理科 本一 162 628 1477 教育部
广西 2021 文科 本一 26 619 580 教育部

3、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广西 2020 理科 本一 197 633 2378 教育部
广西 2020 理科 本一 8 645 1454 教育部
广西 2020 文科 本一 25 599 555 教育部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华中科技大学在山东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华中科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华中科技大学在上海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华中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在海南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华中科技大学在山西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在陕西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2023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中科技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在天津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三、华中科技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106个本科专业,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数8个。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教授13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21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