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夏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安徽高考历年宁夏大学的录取数据,包含宁夏大学在安徽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宁夏大学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夏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宁夏大学

1、2021年安徽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宁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072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59人;

2、2020年安徽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宁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229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56人;

3、2022年安徽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宁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601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7人;

4、2021年安徽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宁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593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9人;

5、2020年安徽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宁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652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8人;

二、安徽上宁夏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宁夏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2 理科 本一 73 557 33841 省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一 17 559 6017 省政府

2、2021年宁夏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9 565 30728 省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一 19 601 5937 省政府

3、2020年宁夏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0 理科 本一 56 581 32295 省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一 18 574 6520 省政府
湖南工业大学与宁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宁夏大学林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宁夏大学生当兵参军入伍有待政策有哪些2024参考
2024年宁夏大学生村官报考条件和要求是什么,待遇一般是多少
宁夏大学排名2024最新排名榜(21所)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在福建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山东政法学院与宁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在江西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宁夏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宁夏大学在贵州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宁夏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宁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三、宁夏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崭新一页。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占地面积2938亩,教学实验农场1890亩,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在校教职工2690人。面向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296人,研究生635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997人,在校留学生179人。校园楼宇林立、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宁夏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到2025年,把宁夏大学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育人主线”和“以‘双一流’建设的‘部区合建’发展主线”两条工作主线,制定了七项重点任务,奋力开启西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2938亩占地面积2690人在校教职工1890亩教学实验农场27个省面向27个省997人少数民族6355人研究生19296人普通本科生学校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和“民族学学科群”2个“部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群,“草业科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6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队伍中,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9人、第三层次13人,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小高地31个。5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15人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入选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1人获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5人入选自治区“海外引才*”,15人入选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17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32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现有80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9项。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创新要素,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9.11亿元,年均增长率10.89%,与“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