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作文怎么写如何审题(附优秀范文)

新高考网

一、2023陕西高考作文怎么写如何审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陕西高考作文怎么写如何审题2024(附优秀范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思路:

2023年3月15日,*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既是普遍的,也是个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主题教育的,又是语言文字的。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有丰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二、2023年陕西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满园芬芳绽放,才能春意盎然

文/黄帅

古代蒙学读物《增广贤文》有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它不仅是古代教育孩童的格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是对古训的生动阐释,我们可以借古鉴今,深入思考,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只有百花齐放才能体现生态的多样性,展现群体的包容性,呈现未来的可能性。小到个体的选择与发展,大到国家的竞争与进步,都是如此。由古及今,有很多历史的经验,也有不少引人深思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虽战乱频仍,却有百家争鸣,儒道墨法等各流派相互论争与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辉煌篇章。与之相反,秦攻灭六国后,始皇帝焚书坑儒,只保留少数秦国典籍,手段严酷至极,终致天下皆反。唐末军阀混战,黄巢成为义军之首,他曾赋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他的确短暂成功了,击败昏庸的晚唐朝廷,建立了齐政权,却未能团结其他军阀势力,最终兵败身死。能够团结各方理想,实现互利共赢的人,才有可能在“大争之世”中建立稳固政权,进而一统江山。

由此可见,在“我花开后”,应当给其他花木绽放华彩的机会,“百花杀”绝非成功之道。等到满园芬芳之时,引人瞩目者,绝非一两株奇花异木,而是所有参与这场“集体盛宴”的花花草草。他者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带来自我的损失,反而有可能在相互合作与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实现发展的梦想,一起走向美好的春天。

在国家发展与文明进程中,圈地自萌、排斥他者、不顾大势,都是短视之见,即便能有一时的成功,最终也难逃历史的法则,成为故纸堆里的陈旧观念。

昔日葡萄牙、西班牙首开全球航海旅途,皇室榨取殖民地大量财富,却不懂得与民分利,未能将殖民财富与民间市场结合起来,最终被荷兰、英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取代霸主地位。大英帝国虽一度号称“日不落”,疆域面积全球第一,却因过度殖民而导致帝国崩溃,促使反殖民与独立运动成为20世纪后发国家的必由之路。上世纪中叶之后,美国与苏联长期冷战,两极格局造成世界分裂,直到90年代后,全球化才开始加速,美国学者福山却又抛出“历史终结论”,似乎只有某个强权国家代表的发展模式,才是人类文明的唯一道路。

然而,太多事实已经证明,不同国家与文明之间,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是可以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的。如今的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路上,中国能够发挥重要的力量,其他国家也能结合自身的优势,提供各自的资源与经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一朵鲜花盛开,难有持久的美感;满园芬芳绽放,才能春意盎然。经典古训也好,历史镜鉴也罢,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思考。在前行的道路上,很多现实的考验在等着我们,相信我们能有面对它们的智慧,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

成就彼此,多彩绽放

总书记说过:“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把自己融入集体,彼此成就,才能绽放出群体的光芒。由狭隘的利己走向崇高的利他,是我们新青年应追求的正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任何时代,人类的发展始终是合唱,不是独奏。正如魏源所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如果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态生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世界比想象的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观隋炀帝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共享厨房,尽力雪中送炭,为多少病患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间,当我们始终带着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

利他精神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宝贵财富,人与人之间需要,国与国之间亦如此。

利他之行暖世界,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朝《唱导文》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行善利他之举正是如此,它能够驱散阴霾、照亮人心,像千盏明灯高悬,照得万里夜空一片明朗。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联。我国作为和平崛起的东方雄狮,为构建一个开放、和平、美丽的新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与友邦患难相助,为海外源源不断地提供疫苗、医护的支援,在危机中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最强音。

独木难支而众擎易举,和衷共济方能共同繁荣,展现了“兼爱”的中国,让全球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他人相互相互依存。流星固然璀璨,但区区一颗只能成为他人眼眸中的一瞬,只有成雨而来才会星光闪耀,照亮夜空;一人独行,不如结伴同行,互相帮衬,成就彼此才能够共赢,多姿多彩地尽情绽放!

三、陕西高考作文相关文章分享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怎么写 今年话题最新出炉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跨越,再跨越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如何审题立意

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热点话题预测(作文审题立意怎么写)

陕西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如何审题和立意

陕西高考作文怎么写,题目如何审题立意(解读)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不走题,审题立意范文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材料怎么写,怎么审题立意不走题

陕西高考作文怎么写,陕西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材料如何审题立意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