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一、东华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
教务处联系方式
教务科: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书,课程大纲,校内考试安排,成绩管理与成绩证明(在读生),课时证明,教务系统相关工作。
地址:松江校区行政楼245室
电话:021-67792206
E-mail: jwk@dhu.edu.cn
学籍管理科: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籍异动受理,毕业资格审核及证书发放,学籍证明材料受理(在读生),学信网、学位网相关业务咨询。
地址:松江校区行政楼249室
电话:021-67792065
E-mail: xjk@dhu.edu.cn
教学实践科:学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管理,教学实习,学科竞赛,语言文字工作,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
地址:松江校区行政楼251室
电话:021-67792064
教学研究与质量科:专业建设,各级教改立项,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各级各类奖项组织申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相关工作,教学绩效及其他相关工作。
地址:松江校区行政楼248
电话:021-67792063
处长办公室: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工作,两校区综合行政事务,证明签章用印管理,校内电子公文流转,网上信息公开,教务处官微运行。
地址:松江校区行政楼257室(处长办公室),延安路校区中心大楼256室(延安路办公室)
电话:021-67792062(处长办公室);021-62373207(延安路办公室)
E-mail: jwdep@dhu.edu.cn
教务处职能
1、在学校党政领导下,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方针、政策为中心任务,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规划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改革与专业建设。
2、制定和修订完善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相关制度文件,指导制度文件的落实,监督执行情况。承担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负责审议相关制度文件。
3、负责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学籍学历管理和毕业审核,本科培养方案管理,教务管理和教师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完善和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下达教学任务;负责本科生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管理。
4、负责本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招生、修读、毕业审核工作,管理本科生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与学科竞赛。
5、负责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统筹本科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本科专业建设,申报第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落实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上海市一流本科计划等工作;
6、负责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专业认证,加强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建设;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7、培育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组织协调成果奖的申报。
8、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协助其他部门,协调处内各科室完成各项交办工作,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运维教务处官微等。
9、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东华大学简介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松江校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学校全校教职工2289人,专任教师1462人,其中专职院士2人,资深院士2人,兼职院士17人,*、*、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其他高级职称教师900余名。全校本科生14422人,硕士研究生7255人,博士研究生1404人,学历留学生705人。
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获评A+学科。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2个国家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建设“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世纪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入选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个。学校积极构建一流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60余项,充分彰显学生的创造力。女足获大学生联赛全国冠军,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学校全面推进双创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成效显著,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国首次获批的50所现代产业学院之一。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6%,薪资位于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16-21位,近五年,学生自主创业420余人。建校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6万余人,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和栋梁。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需求。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一带一路”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建设。
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5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与全球15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
面向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以**中国*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需求,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