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学费标准和宿舍条件环境有没有空调
第六章收费标准 第十五条学费收取标准 本科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专业、日语专业、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3500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2500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2000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500元;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
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吉林省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现有3个校区,土地面积7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亿元。藏书总量35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18万册、电子图书139万册。
学校设有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军体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设有6个校直属科研机构、43个院直属科研机构。现有各类学生总数2715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5人,硕士研究生4244人(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994人),本科生16099人,留学生189人,成人教育学生6212人。
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5种硕士学位专业授权,57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
建校之初,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多位学术大师在校任教,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如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特聘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973”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在这里云集。现有教职工2061人,其中,专任教师119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131人、正高职205人、副高职44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4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9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520余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屡创佳绩。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377项,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14、科研经费到款均超过2亿元。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中心和长春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是上海合作组织中方项目院校和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办有2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其中在29个省市区进入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近三年,毕业生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达到46%,进入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23%。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学校设有22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近年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实施“创建和谐校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和“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工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师生秉承“育人为本、崇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在“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大学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军民兼顾,光电技术特色鲜明,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