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冲稳保是什么意思,冲稳保如何安排
江西高考冲稳保是一种策略,志愿填报普遍使用的方法,所谓“冲”,就是指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是自己最想上的大学和专业,有一定的风险,但一旦成功便能够聚志愿;而“稳”则是指考生填报的志愿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保”指的是考生填报的志愿是比较保险的,相对来说较为保守,但是可以保证自己一定能够被录取,小编整理了江西高考填报相关内容,供2024年考生参考。
一、江西高考冲稳保是什么意思
“冲”是指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选择一些竞争稍微激烈一点的、录取分数略高的院校或专业,这些院校或专业最好是考生的理想大学或专业。但对于目前的高考成绩来说,录取几率较小,就可以采取冲一冲策略,试着填报一下,如果运气好,就可能会被录取。
“稳”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一些竞争相对较小一点的、录取分数适中的院校或专业。考生自身的成绩和实际水平跟这些院校或者专业较符合,被录取的概率较大。建议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理想的院校或专业。
“保”是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一些竞争较小,并且录取分数较低的院校或专业。这种被录取的几率非常大,能够保证考生在被前几个志愿拒绝后,仍有被录取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考生因为志愿填报过高,而错失录取机会。
二、江西高考冲稳保如何安排
每年各院校的录取分数都会有所变化,如果从分数划分层次是不准确的,最稳妥的是看分数所在的位次,学校每年录取的位次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可结合学校录取的位次和自己分数所在的位次来填报志愿是最保险的。
1、冲:结合近三年学校的录取位次,选择位次比自己位次约低10%的学校。
2、稳:结合学校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数据,选择跟自己位次差不多的学校。
3、保:综合近三年的录取位次,选择比自己位次高10%~15%的学校。
在不同的志愿填报模式下,冲稳保比例怎么安排?
正临高考改革之际,全国各个省份的志愿填报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院校+专业组模式、专业+院校模式、院校+专业模式。
大家可根据省市和实施时间的不同来分辨所对应的高考录取模式,2025年实施的省份在2024年仍然是采用老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
1、专业+院校模式(浙江、辽宁、山东、河北、重庆)
这个模式下不存在被调剂的风险,直接将档案投档到某院校的某专业。不存在调剂的风险,所以可以将“冲”作为主基调。
爱冒险的考生可以将“冲稳保”志愿数量的比例调至7:2:1,比如河北可填报96个志愿,此类考生可以填67个冲的志愿,19个稳的志愿,10个保的志愿。较保守的考生可以按照3:3:3的比例来设置“冲稳保”的志愿数量。
如果考生想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填写不同院校的专业,将同个专业按照以往的录取分数和位次从高到低排列。如果考生特别喜欢某个学校,可以按照此学校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将全部专业都填一遍,增加被录取的概率。
不过无论大家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来填写志愿,老师还是建议大家要留有一定比例的稳和保的专业和院校,避免滑档。
2、院校+专业组模式(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海南等省份)
这种模式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志愿填报方式,缩小了投档的范围,将原来的院校投档改为了专业组投档,调剂也只是在选择的专业组内调剂,使得考生对专业选择的满意度增加了。
该模式存在调剂的风险,建议“冲稳保”的志愿数量比例为3:3:3,或者保守的学生可采取2:4:5或者1:3:5,不要太过于冒进,主要是找到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考生应该多加考虑对专业的喜好、专业的热度、是否为优势专业及就业情况。将感兴趣的专业组专业往前排,如果组内有不能接受的专业就不要填写。也可以把自己心仪的学校的所有专业组都天上,增加被此学校的录取概率。
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建议要选择服从调剂,否则被退档后只能等待征集志愿与下一批次的录取。
3、院校+专业模式(甘肃、四川、吉林、安徽等省份)
这种模式是老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考生将档案投档到院校,存在院校调剂,分数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调剂到院校的冷门专业。
因为存在院校内调剂,建议考生将“冲稳保”的志愿数量比例设置为3:3:3以下,最好是2:4:5或者1:3:5,稳妥一点,找到合适的专业和院校才是最为关键的。
对专业要求高的考生建议冲专业类学校(如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就可以选择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这类学校专业学科强,并且冷门专业较少。对学校要求高的,可以将心仪的院校和专业从高到低排序,最后一定要有分数最低的院校和专业作为保底,并且服从调剂,以免被退档。
高考冲稳保是一种志愿填报的策略,合理安排可增加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概率。不同志愿填报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冲稳保比例的安排,一定要把握好冲稳保的志愿梯度。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划分梯度,既要有进取心,也要保持稳妥。
三、江西高考志愿填报设置2024参考
2023年江西志愿填报时间
批次 | 填报时间 | 备注 | |
集中填报 | 网上填报提前批本科军事类院校志愿 | 6月24日9时-6月25日17时 | 填报期间,允许对当次填报志愿修改1次 |
网上填报提前批非军事类本科(含公安、消防、司法、飞行、航海、小语种、马列理论、定向招生、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综合评价录取、须政考面试的国家专项计划等)、第一批本科(含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等)、第二批本科(含国家专项、预科)、提前批高职(专科,含定向培养军士生等)、(高职)专科,艺术体育类各批次、三校生本科及高职院校志愿 | 6月29日9时-7月2日17时 | ||
征集志愿 | 提前批本科文理(含定向)网上征集志愿 | 7月11日9时-15时 | 提交后, |
艺术类提前批本科单志愿征集志愿 | 7月14日9时--15时 | ||
艺术类本科平行志愿征集(含苏区专项),第一批本科文理(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体育类网上征集志愿 | 7月21日9时-15时 | ||
第一批本科文理(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 | 7月23日9时-15时 | ||
艺术类本科单志愿(含三校生艺术类本科),第二批本科文理类(含国家专项、预科)、体育类,三校生文理类、艺术类本科网上征集志愿 | 7月29日9时-15时 | ||
第二批本科文理类(含国家专项、预科)、体育类,三校生文理类本科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 | 7月31日9时-15时 | ||
提前批高职(专科),三校生高职艺术类网上征集志愿 | 8月3日9时-15时 | ||
高职(专科)、三校生文理类高职网上征集志愿 | 8月8日9时-15时 | ||
高职(专科)、三校生文理类高职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 | 8月10日9时-15时 | ||
凡在上述时间未填报或未准确提交的,均认定为自动放弃该次志愿填报。 |
一、文史、理工类录取批次与志愿设置(共设5个批次)
(一)提前批本科。包括军事、公安、消防、司法、飞行、航海、小语种、马列理论、定向招生(含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综合评价录取、须政审面试的国家专项等专业,本批次设置4组志愿栏:
1.军事类单志愿:仅空军、海军招飞,不征集。
2.军事类平行志愿:设16个平行志愿,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
3.非军事类:设单志愿,征集志愿时设1个征集志愿。
4.定向招生:设16个平行志愿(公安定向最先投档,志愿须填报在A栏;其余高校平行投档),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
(二)第一批本科。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列入本批次的有关高校。本批次设置2组志愿栏:
1.设1个特殊选拔单志愿,取得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考生才能填报(安排在一、二本对应批次正式投档前投档)。
2.设16个一本高校平行志愿(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以及预科班,均单设高校代号,投档时按考生志愿平行投档)。第一次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
(三)第二批本科。包括除列入提前批、第一批本科外的其他本科高校,本批次设1组志愿栏:
设16个二本高校平行志愿(含国家专项、预科班,单设高校代号)。第一次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
上述批次的各专项计划投档时,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填报专项计划高校代号均为无效志愿。
(四)提前批高职(专科)。包括定向培养军士、公安、司法高校,以及部分对考生有特殊要求的高职(专科)专业,本批次设置2组志愿栏:
1.定向培养军士高校:设16个平行志愿。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
2.其他列入本批次高校:设单志愿。征集志愿时设1个征集志愿。
(五)高职(专科)批次。包括除提前批高职(专科)以外的所有招收高职(专科)专业的高校,设16个平行志愿。第一次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
以上各批次每个高校志愿后面均设6个专业志愿。
二、体育类录取批次及志愿设置(共设3个批次)
(一)第一批本科。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体育类高校以及江西师范大学的体育专业。设16个平行志愿。
该批次征集1次,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
(二)第二批本科。包括未列入第一批本科的其他本科高校体育专业。设16个平行志愿。
该批次征集2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时每个专业组分别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每个专业组分别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
(三)高职(专科)。所有高职(专科)体育类专业。设16个平行志愿。
该批次征集2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时每个专业组分别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每个专业组分别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
三、“三校生”文理类批次及志愿设置
文理类批次及志愿设置(设2个批次)
1.本科批次,设16个平行志愿(填在第二批本科志愿栏)。第一次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
2.高职批次,设16个平行志愿。第一次征集志愿时设10个征集平行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设8个征集平行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