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新高考网

一、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

处长办公室

处 长 梁 广 教授 电话  65815390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2

全面主持教务处工作,全面负责本科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工作、教材建设、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实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评审,专业、课程等工作,分管综合科、学籍科、合作科。

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副处长    教授 电话 65885023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2

教务科、教室管理中心

副处长  王标 教授 电话 6588877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3

分管教研科、分管实践科、教学资源建设科

主任(副处级) 董宇艳 教授 电话 6588877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3

分管通识教育中心

工作职责及人员

岗位一:教学常规管理、考试管理岗(科长:王春艳  0898-65888773/65515852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负责教务运行与监控科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修订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负责各种教学检查工作的安排、教学事故的调查工作并作出处理的初步意见。

3.组织安排全校普通生各类考试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考风建设,加强考试管理,并负责处理考试违纪行为。

4.负责普通生跨年级、跨专业、试读生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工作。

5.负责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组织管理、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组织协调工作。

岗位二:考试管理(科长:冯碧0898-65888773/65515852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

1.负责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试检查等的安排工作。

2.负责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全国(或全省)考试的报名、考生资料的电脑报盘、考场的安排,准考证的发放工作;学校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期末考试、补考、重修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3.协助新校区教室的分配与调度,调、停、补课手续办理(或备案),以及教室的使用管理工作

4.协助科长做好本科的工作。

岗位三:教室调度、排课、学生选课岗(副科长:赵志青0898-65888773/65515852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负责组织全校普通生课程表编排及教室的分配与调度,调、停、补课手续办理(或备案)。

2.全校普通班课程信息的录入、学生网上选课的组织、上课时间和地点的安排等工作。

3.协助做好校内各种考试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全国(或全省)考试的报名、考生资料的电脑报盘、考场的安排,准考证的制作及发放工作。

4.统计教务相关数据,核对相关信息。

岗位四:教室调度、排课、学生选课岗(科员:余娟娟0898-65888773/65515852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负责全校普通班公共选修课程信息的录入、学生网上选课的组织、上课时间和地点的安排等工作。

2. 协助做好校内各种考试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全国(或全省)考试的报名、考生资料的电脑报盘、考场的安排,准考证的制作及发放工作。

3.统计教务相关数据,核对相关信息。

岗位五:教师资格证办理岗(管理员:董思岐0898-65888773/65515852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负责老师和学生教师资格证办理。

2.协助教务运行与管理科工作。

教务运行与监控科

岗位一:教学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岗(科长:杨杏利 0898-65888759/6586206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5)

1.负责包括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双语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推荐申报评选;

2.具体提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并负责每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审核,每学期执行计划的审核校对;

岗位二:教学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岗(副科长:邵晨 0898-65888759/6586206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5)

1.组织新专业申报、新专业评估;

2.校级重点课程、教改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教学成果奖的遴选推荐;

岗位三: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岗(副科长:胡淑荣 0898-65888759/6586206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5 )

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开展及数据的整理、汇总与发布;

2.学校督导委员日常督导工作的组织协调。

岗位四: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岗(科员:刘菡 0898-65888759/6586206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5 )

1.公选课开课计划汇总审查工作;

2. 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审教学业绩的审核;

岗位五:师范专业认证岗(科员:徐传标0898-65888759/6586206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5 )

1.师范专业认证工作

岗位六:师范专业认证岗(管理员:黄悦 0898-65888759/6586206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5 )

1.师范专业认证工作

教学研究与评价科

岗位一:实践教学管理岗(科长:巩曰光0898-65888772/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8)

1.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各专业及时做好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2.负责各专业实习活动的方案审批、经费划拨、跟踪检查和总结表彰等工作;

3.负责督促、检查各专业教育见习、生产见习、野外实习、野外写生及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与管理工作;

4.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巡回检查与指导、总结表彰等管理工作;

5.负责制定学科竞赛管理规章制度;

6.做好处领导交待的其它工作。

岗位二:学生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岗(科员:谢琼 0898-65888772/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8)

1. 负责制定毕业论文校级管理规章制度,并对各专业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样检查,随机抽测部分学生的论文抄袭率,组织专家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盲审,将每个年度的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册。

2.负责统计全校各类学科竞赛奖项。

3. 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巡回检查与指导、总结表彰等管理工作;

4. 协助科长做好本科的工作;

岗位三: 毕业论文和奖励统计工作(科员:符艺琳0898-65888772/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8)

1.负责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测评工作,组织各学院做好本科生专业技能训练工作;

2.负责制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并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管理、结题验收及其他一些过程管理工作;

3.负责校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的组织与评审工作,并推荐好的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

4.协助科长做好本科的工作;

实践管理科

岗位一:实践教学管理岗(科长:巩曰光0898-65888772/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8)

1.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各专业及时做好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2.负责各专业实习活动的方案审批、经费划拨、跟踪检查和总结表彰等工作;

3.负责督促、检查各专业教育见习、生产见习、野外实习、野外写生及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与管理工作;

4.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巡回检查与指导、总结表彰等管理工作;

5.负责制定学科竞赛管理规章制度;

6.做好处领导交待的其它工作。

岗位二:学生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岗(科员:谢琼 0898-65888772/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8)

1. 负责制定毕业论文校级管理规章制度,并对各专业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样检查,随机抽测部分学生的论文抄袭率,组织专家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盲审,将每个年度的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册。

2.负责统计全校各类学科竞赛奖项。

3. 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巡回检查与指导、总结表彰等管理工作;

4. 协助科长做好本科的工作;

岗位三: 毕业论文和奖励统计工作(科员:符艺琳0898-65888772/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8)

1.负责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测评工作,组织各学院做好本科生专业技能训练工作;

2.负责制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并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管理、结题验收及其他一些过程管理工作;

3.负责校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的组织与评审工作,并推荐好的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

4.协助科长做好本科的工作;

综合科

岗位一:公文收发、教材建设、会务组织、筹划、对外联络岗(科长:虞敏0898-65883390/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7)

1.建材建设的规划与实施;自编教材立项评审的组织;教材采购招标的准备;教材的征订、发放及经费结算的监督;教材使用的监管、评价。

2.办公系统公文收发、传阅.

3.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的草拟、月度工作要点的汇总。

4.有关会务的组织、筹划。

5.工作考勤、考核、评比。

6.《教学简报》编辑;对外宣传。

7.教务处计划生育工作。

8.负责协调教务处各科室的工作。

9.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二:公文归档与保管岗(科员:冯清梅  0898-65883390 /65565879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7)

1.文书立卷、归档与保管。

2.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传达。

3.工作考勤、考核、评比。

4.财务报销。

5.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

学籍管理科

工作职责及人员

岗位一:学生学籍管理岗(科长:高婧 0898-65882130/65888773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办理学生休学、复学、专升本、转专业、转学、保留入学资格、退学等学籍异动手续。

2.负责上报注册教育部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名单、信息校对、编写新生学号工作。

3.负责学生学历证书和成绩证明书的制作、发放和管理工作。包括毕业证书、辅修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第二学历证书、双学位证书等的资格审定工作。

4.负责毕业生电子图像采集的组织工作及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岗位二:学生成绩管理岗(科员:云敏0898-65882130/65888773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负责教务管理系统成绩录入的管理以及成绩档案的整理。

2.负责毕业班开课情况及学业成绩审核。

3.协同做好毕业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印制工作

学籍科邮箱:jwcxjk@hainnu.edu.cn

教学资源建设科

岗位一:教学资源建设科管理岗(科长:史乙力  0898-65660697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6)

1.负责组织各专业及时做好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检查各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2.负责校实验室数据库建设工作,并组织各学院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

3.负责制定校本科实验教学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4.负责组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推荐申报与评选工作;

5.负责教务处的设备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负责学校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

7.负责教务处教务处有关教学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8.负责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岗位二:教学资源建设科管理岗(科员: 0898-65660697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6)

1.负责全校公共教学资源的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和相关管理工作;

2.负责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3.负责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和相关管理工作;

4.负责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录播资源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5.参与全校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规划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合作教育科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我校与国(境)外合作举办的学历教育的规划、协调、监管、服务工作,负责指导和协调我校对外汉语推广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监控。

岗位一:合作科管理岗(副科长:苏炜  0898-65862061/65660697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6)

1.负责制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发展规划、管理并组织实施。

2.负责协调学校与国(境)外办学机构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签订合作协议和实施。

3.负责起草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4.负责协调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外籍专家的聘请和日常管理工作。

5.负责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校内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招生、选拔和日常管理。

岗位二:合作科管理岗(科员:肖佳宜 0898-658620616/5660697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6)

1.负责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管理公文起草上报、文件收发管理和建档归档工作,负责重要外事活动的会议记录、日志及整理工作。

2.负责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的研究与交流,处理国内外往来信函及编辑信息简报。

3.负责协调学校与国(境)外办学机构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签订合作协议和实施。

4.负责起草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教室管理中心

岗位一:全校公共教室管理(科长:董云亭0898-65882130/6580507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公共教室建设统筹规划。

2.公共教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3.公共教室教学环境改造。

4.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二:全校公共教室管理(科员:徐瑞0898-65882130/65805071 南校区第一办公楼一楼104)

1.公共教室建设统筹规划。

2.公共教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3.公共教室教学环境改造。

4.协助科长工作。

全校公共教室管理员:(符钰翔、陈冠宇、陈俊、吉圣星、关贻鹏、符艺琳、熊海燕)

1. 教学设施设备日常维修及保养。

2. 监控指挥中心管理。

3. 保密室管理。

4. 实验楼微格教室管理。

二、海南师范大学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海南省重点大学,是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建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人才,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公办高校;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成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培养体系完整。学校现有24个学院,全日制学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3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5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人员480人。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海南省杰出人才8人,领军人才65人,拔尖人才195人,其他类高层次人才25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5人,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6人。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宣部与校共建新闻学院、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是海南省获得最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近五年,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中先后取得国家级奖励575项、省级奖励617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排名省内公办本科高校第一,是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唯一获得A等级的公办本科院校。

学术水平较高。着力建设文理优势基础学科、特色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三大学科”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等优势学科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学校现有部委级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1个、其他省厅级平台4个,成立了海南省首个人文院士工作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建成省级院士创新平台19个。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20余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均实现零的突破。共发表学术论文3365篇,其中SCI、CSSCI收录论文1050篇,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cience》(letter形式)发表论文;出版著作282部、获批专利121项;多份智库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

服务地方扎实。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自2007年来,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双五百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顶岗支教培训”“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等项目,为提升海南省基础教育水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全国20所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分别与儋州市和定安县共建“海南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试验区”。面向海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在南海开发、海南生态省建设、黎族文化教育、教育扶贫、热带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南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三年新增横向科研合作项目103项。学校图书馆长期注重海南黎族、南海区域等地方文献、东南亚历史文献收集,是海南地方文献收藏最多最丰富的图书馆。学校创建的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填补了海南省自然类科学博物馆的空白。学校还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累计引进入孵企业762家,2021年企业总产值近6亿元。

开放办学有力。与60多个国家、10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德国巴特洪堡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82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合办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教育专业,与美国德保罗大学合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建有海南唯一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资格,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现有来自47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在读。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黑龙江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海口市、三沙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琼中县、四川省富顺县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校园和谐稳定。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思路,有力地提升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在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为海南省唯一获奖高校。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大学生艺术展等活动中获金奖等国家级奖项20多项。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以**中国*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师教育主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不懈努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养更多的卓越师资和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海师力量!

三、海南师范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http://jwc.hainnu.edu.cn/

海南师范大学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海南师范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海南师范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海南师范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海南师范大学专业排名(王牌+重点)

海南师范大学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查询

海南师范大学转专业要求申请难不难(什么时候转专业)  

海南师范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海南师范大学新生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浴和卫生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