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什么专业最好 附王牌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专业名单
教学系部 | 专业设置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 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 | 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 | 安全工程(劳动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方向)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 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 |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 | 酒店管理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础部 |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外语教学部 |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干部培训学院 |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牌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5]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劳动法
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的高度重视。*、刘少奇、*、朱德、*、陈云、彭真、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国、孙春兰、李建国、王东明等党和*曾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或接见学校代表。2018年五一节前夕,*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米。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06人,其中研究生189人,本科生4789人,专科生1128人。
学校多年坚持弘扬中国特色、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特精尖”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发展成为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完整的大学。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等13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9个普通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英语2个专科专业,招收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方向的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建设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20年6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366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53人,在聘副教授109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82%。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
在70年办学实践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劳动关系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育人团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劳模本科班)教学团队” 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核心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灞曞紑鍏ㄩ儴
鏀惰捣鍏ㄩ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