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在安徽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新高考网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承德医学院在安徽的历年投档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招生录取人数,考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历年在安徽的最低录取位次排名等关键信息,今年承德医学院在安徽的投档录取分数线预测分,已经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面查询了。

承德医学院在安徽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一、承德医学院在安徽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高考升学网院校库公布的承德医学院在安徽的历年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承德医学院在安徽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70分至548分,录取位次在121362 至18303区间,安徽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承德医学院。

1、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1362名;

2、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1129名;

3、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2194名;

4、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8094名;

5、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7970名;

二、承德医学院在安徽历年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

1、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安徽 理科 本二 470 121362 10
2022 安徽 文科 本二 522 22097 2

2、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安徽 理科 本二 486 91129 10
2021 安徽 文科 本二 560 22086 2

3、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安徽 理科 本二 516 82194 10
2020 安徽 文科 本二 540 20357 2

4、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安徽 理科 本二 495 78094 10
2019 安徽 文科 本二 551 18303 2

5、承德医学院在安徽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安徽 理科 本二 502 77970 10
2018 安徽 文科 本二 548 19317 2
承德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江西科技学院与承德医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承德医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与承德医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承德医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2023年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承德医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2023年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承德医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上海立达学院与承德医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承德医学院在辽宁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与承德医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承德医学院在陕西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三、承德医学院最新师资介绍和简介

承德医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全日制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承医精神,“仁爱至诚 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恪守“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训,坚持*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征途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时称冀东军区卫生学校,曾先后易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冀察热辽分校、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热河医学院、热河省立医学院、承德卫生学校、河北省承德卫生学校、承德医学专科学校等。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定名为承德医学院。1996年学校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2001年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产蚕桑研究所合并。2003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整体搬入新校区,开始招收留学生。 办学规模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554人,本科在校生8954人,专科在校生243人,研究生在校生1122人,留学生235人。建校75年来,学校始终扎根塞外,服务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一带一路”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