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误区和对策

新高考网

观念上普遍存在的误区:

1.为他人做嫁衣

企业中人才的高流动率使管理培训工作的人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工作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人才,最后为别人做嫁衣,得不偿失。这样一来,即使认识到培训对企业的特殊意义也会减少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另外,对于“没招好人”这个问题,有些高层管理者认为只有通过人员调整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培训来解决。

2.培训是一种福利

福利是对主要利益的附加,例如对薪资的附加,常见的福利如交通补贴、餐费补助、医疗保险等等。现今很多人只关心工资水平,至于有没有培训则无所谓,而培训期间的优厚待遇,使人们常常把培训当成了一种福利。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没有充分感受到工作竞争的压力。将培训视为一种福利,自然就不会发挥出培训应有的作用。

3.对培训的错误理解

某些企业的领导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是某些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企业的培训由这种旧的观念引导,没有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仅仅着眼于企业的短期需求,没有长远的目光,显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需求不明确

对许多的管理层来说,培训工作“既重要又茫然”,根本的问题在于企业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但又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企业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企业只是当公司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才临时安排培训工作,仅仅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利益。 对于培训需求的制定,一些公司完全由员工本人提出培训的要求,公司的人事部门简单予以同意或反对;一些公司人事部门不进行需求分析,只凭经验和模仿他人而机械地制定本公司的培训计划,或者按照前一年的计划来制定,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今年的计划;有的公司对培训需求的界定甚至只根据老总的一句话。总之,公司没有将本公司发展目标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仔细设计和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培训前不进行细致深入的需求分析,对课程及设施不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至于培训需求不明确、某些企业的培训变成一种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工作。

2.培训设置不合理

我国企业的培训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培训老师、课程设置还是培训方法上都存在不足。 授课教师一部分是在企业中成长起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却火候不足;一部分是大专院校的老师,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 在培训方法上,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模式授课,“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从而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使员工失去对培训的兴趣。当前的教育培训都是以学习和掌握既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不能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而培训的深层次作用恰在于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国外探索出的讨论式、学习式、讲演式、游戏式、案例分析、模块培训等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同一培训班的学员也常常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培训班的进度难以协调,效果不显著。培训的课程往往很少更新,大部分都是沿用上一年甚至前几年的课程,这也反映了需求分析不足。

3.监督手段不利和沟通渠道单一

对企业来说,当培训进入实施阶段,需要对培训进行监督,实时反馈学员的学习信息,在不断反馈过程中不断改善。而实际情况是,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期过后进行简单的考试测试一下。对学员来说,培训中缺乏沟通。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学习效果很好、获益匪浅,而有的学员却所学甚少,就是因为沟通存在问题,在课程学习前没有好好准备,在学习中没有对本企业中的问题或者没完全听懂的问题与培训老师或者班上其他学员进行讨论。

4.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保证有限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培训的效果难以评估。 由于人们较为重视的是培训资金投入的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许多的企业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

主要的问题如下:

首先,培训效果的评估投入不够。多数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有效的培训评估需求,但对培训评估的投入还不够;或者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来进行评估,将评估这一块闲置。

其次,培训效果的测评方法单一、内容不全面。培训的方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具体的方法很多,如事前事后测试法、成本收益法、控制实验法等等。但目前的企业培训评估中所应用的方法单一,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在培训中以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考完后就不再做跟踪分析。考试的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不是所有的考核内容都适合用考试的形式;另外,学员对考试有针对性,这样使考试后的结果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有时甚至考试只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差。培训评估不全面也是常见的问题。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 再次,评估纪录缺乏系统的管理。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缺乏系统的纪录,评估所用的方法、测试的内容、学员完成情况、测试的结果都能够完整记录在案的企业不多;即使有关培训的内容都有所记录,但这些记录缺乏专业的管理,大多是零散的、无序的,没有建立一个培训信息系统。这些都不便于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便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

最后,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5.成果转化环境的缺乏

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但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

建议与对策

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了解岗位信息,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这些都是分析岗位培训需求的基础。理解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将其细化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要求;再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将其与企业的要求相结合,如果员工的知识、技能等低于工作任务的要求时,需求已经存在。 一般培训的需求来源,一是工作要求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化,升职、降职、前进后退、新老交替都会产生培训需求;三是绩效的变化,绩效不足自然产生培训需求。对需求的界定,不仅要管理层来决定还需要中下层的员工参与,因为这些员工切身感受到培训的需求。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