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新高考网

  任何管理理论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任何管理方法都受环境与使用对象的制约。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也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理论,至少理论和方法需要伴随时代发展脚步与时俱进。否则社会无法进步、企业无法发展。同时任何被当时人们称之为伟大理论的出现都是挑战传统、打破桎梏而产生的。科学管理、目标管理、知识管理、价值链管理、流程管理、定位理论等等无不如此,无一不是创新的产物!同时,也无一不是前人理论的提升或超越。

  就流程管理而言,我一直相信,流程管理一定可以做到更加简单,简单到如同1+1=2一样,与之相关的人都能明白,都能操作。做不到,是我们的无能,做不好,是我们的浅薄。

  彼得·德鲁克,被世人称之为管理学史上“大师中的大师”。他的理论照亮了无数管理学人,让人们在愚昧的理论中醒悟,指引了无数企业家摆脱落后低效的传统桎梏,让同样的员工为社会创造了更多价值。

  管理中人,提到德鲁克无不肃然起敬。我也不例外。我从他的“管理是用人所长而不是揭人所短”中深受启发。我从他的目标管理理论中受益无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目标管理就被我捧为圭臬。我的人生起伏跌宕因目标管理从不偏离航向,目标管理让我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事半功倍。目标管理让我培养了众多下属走上更高的岗位或开拓了自己的事业。

  前几年,我转行进入企业管理咨询业后,从网友的一段介绍中看到了管理史上著名的“戴明与德鲁克之争”。戴明说目标管理让员工在压力和恐惧下工作,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德鲁克说你诟病的地方正是我不满意的地方,我的目标管理本质上是管理哲学而非管理技术。两位大师的对话给我强烈的震撼,也给我极大的鼓舞!任何管理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任何管理方法都有时代的局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能看到更深更广更远!我开始尝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探索、归纳总结。

  当我在企业做咨询时,发现之前人们在画流程图时,都是用椭圆图形在其中标一个“开始”就进入流程描述,最后再用一个椭圆图形在其中标一个“结束”完成。这种千篇一律的图式在全球范围流行了十多年。国内众多企业至多是用流程图表述了一下现有工作进程,对传统管理方式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善。其实流程图应该是从目标开始,到达成目的结束。

  把目标管理融入流程管理,本人有太多的感悟。人们谈到目标管理,一定会说到目标管理的五个特性,即SMART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可度量的。的确,任何目标都是可以量化的。结果不少人在量化上走入了误区,为了量化而量化,忘记了当初的出发点,短期效应也就由此产生。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凡是不能明确目标的流程,设计困难,讨论麻烦,执行紊乱。凡是流程目标明确,流程图的设计就有如纲举目张,只要方向清楚,过程顺理成章,达成目的也就理所当然。最近有家企业在听了我的讲课之后自主设计流程图,他们为了图简便,把我规定的流程目标和流程目的表达格式去掉了。结果,就出现了讨论困难的局面。大家从不同的目标或者标准出发,对流程图界定的过程取舍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当组织者给我看了几个典型案例之后,我指出了原因所在,很快他们的自我设计就走上了正轨。没有目标的流程图就是没有视力的盲人,就是没有罗盘的轮船,达成目的一定缓慢。

  我从大量企业咨询实践中总结出目标管理必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定性目标,一部分是定量目标。流程图的目标都是定性目标,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是定量目标。而且定性目标优于定量目标。做任何事情(工作),只有先搞清楚它的定性目标,即为什么这样做,才能决定做多少,也就是定量目标。比如说,我们招聘流程图的目标是“寻找企业所需的合适人才”,这是定性目标。而当我们每次招聘时,招聘什么岗位、每个岗位招聘多少人,就是定量目标。

  当我为自己丰富和发展了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自鸣得意时,再回过头来回顾大师德鲁克的观点:管理企业,做对的事情比把事做对重要!做对的事情,就是明确目标,就是定性。把事情做对,就是具体量化,就是做到位。

  不知道是人们曲解了大师的目标管理,还是大师自己也没有想到:目标管理必须由定性和定量结合。如果人们一开始就做对的事情,再一次把事做对,管理该减少多少浪费、提高多少效率、节省多少成本、提高多大的效益?

  如果说大师对目标管理的精髓是分开表述的,本人恰巧集腋成裘,算不算一点点创新?我们再回到企业管理的现实,如果我们订目标的时候先定性再定量,是不是可以少走弯路?是不是可以事半功倍?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